杏花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花瓣轻薄颜色浅,羞涩地半藏半露,花中它独领风骚,尽显风流。
柔软并非全因醉态而无力,凝聚了情感却无法吟唱,也自然流露出愁绪。
独自映照水中时在岸边,最富情感的时刻是从墙头探出。
整天徘徊难以割舍,更等待黄昏时在酒楼上对饮话别。

注释

粉薄:形容花瓣轻薄。
红轻:颜色浅红。
掩敛羞:像人害羞般半遮半掩。
占断:独占,领先。
软非:并不是因为。
醉:这里比喻柔弱的样子。
都无力:完全无力。
凝不成歌:无法表达成歌曲。
自愁:自然流露出愁绪。
独照影:独自映照身影。
临水畔:靠近水边。
含情处:充满情感的情景。
出墙头:从墙头上伸出。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不愿离开。
尽日:整天。
难成别:难以告别。
更待:再等待。
黄昏:傍晚时分。
对酒楼:在酒楼上对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杏花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难以割舍的情感。首句“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通过杏花细腻的颜色和姿态,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又不肯外露的含蓄之美,这里的“羞”字非常传神,似乎给花儿也戴上了人的情感。

接下来的“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则透露出诗人面对这般风景时的心境。这里的“软非因醉”可能指的是春日的阳光柔和得使人有种醉意,更强调了环境的舒缓与美好,而“都无力”则表明诗人在这种氛围中难以激起创作的热情,甚至连歌唱的力量也没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美好而又容易逝去的情绪。诗人似乎在强调,在这寂静的时刻,杏花之美更是别有洞天,它所散发出的光与影,都能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最后两句“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逝去的春光的不舍和留恋。这里的“裴回尽日”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待黄昏对酒楼”则是诗人在试图通过饮酒来延续这一美好的瞬间,借由黄昏时分与酒相伴,以此来缓解心中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无限眷恋,以及面对美好即逝去时光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汴上观

九曲河冰半段来,严霜结出劲风裁。

非时已认蝉飘翼,到海须忧蚌失胎。

千里风清闻戛玉,几人东下忆奔雷。

殷勤莫碍星槎路,从看天津弄杼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汴上晚泊

亭上风犹急,桥边月已斜。

柳寒难吐絮,浪浊不成花。

岐路春三月,园林海一涯。

萧然正无寐,夜橹莫咿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灵池县见早梅

小园晴日见寒梅,一寸乡心万里回。

春日暖时抛笠泽,战尘飞处上琴台。

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灵宝县西侧津

碧溪潋潋流残阳,晴沙两两眠鸳鸯。

柳花无赖苦多暇,蛱蝶有情长自忙。

千里宦游成底事,每年风景是他乡。

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