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曲河冰半段来,严霜结出劲风裁。
非时已认蝉飘翼,到海须忧蚌失胎。
千里风清闻戛玉,几人东下忆奔雷。
殷勤莫碍星槎路,从看天津弄杼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河封冻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脆弱的深刻感悟。"九曲河冰半段来"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河面上结冰的情形,"严霜结出劲风裁"则生动地描绘了寒风凛冽、霜花映日的景象。
"非时已认蝉飘翼,到海须忧蚌失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季节不适与蝉虫之变形,表达了对生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和挫折的担忧。蝉蜕化为蝉翼,是自然界生机勃发的象征,但这里却被用来隐喻人世间的不顺和悲凉。
"千里风清闻戛玉,几人东下忆奔雷"两句,则转换了情境,从冬日的严寒到春夏交替时节的回忆。"千里风清"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天气,而"闻戛玉"则是对远方传来的美好声音的感受,可能是自然界的声音,也可能是人间乐音。然而紧接着的"几人东下忆奔雷"却带来了一丝思索,似乎在问,这样美好的声音和回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领略?
最后两句"殷勤莫碍星槎路,从看天津弄杼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道的崇敬,以及希望不被世俗纷扰所累,自由自在地追寻内心的宁静和美好。"星槎路"暗指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象征着超脱尘世的高远理想,而"从看天津弄杼回"则是在形容诗人对天地自然之道的观察与领悟。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人间美好的深刻感知和艺术表达。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亭上风犹急,桥边月已斜。
柳寒难吐絮,浪浊不成花。
岐路春三月,园林海一涯。
萧然正无寐,夜橹莫咿哑。
小园晴日见寒梅,一寸乡心万里回。
春日暖时抛笠泽,战尘飞处上琴台。
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碧溪潋潋流残阳,晴沙两两眠鸳鸯。
柳花无赖苦多暇,蛱蝶有情长自忙。
千里宦游成底事,每年风景是他乡。
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柳眉梅额倩妆新,笑脱袈裟得旧身。
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
空门付与悠悠梦,宝帐迎回暗暗春。
寄语江南徐孝克,一生长短托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