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竹溪寺

挈伴寻春出郭游,寺门高耸接平畴。

梵钟响彻松阴外,玉磬音传佛座头。

嫩竹遥连村树绿,清溪倒映暮云浮。

一钩隐现虚空际,羡尔山僧得静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出游,探访竹溪寺的场景。开篇“挈伴寻春出郭游”,点明了出游的目的和时节,春日踏青,充满生机与活力。接着“寺门高耸接平畴”,以高耸的寺门与广阔的田野相连接的景象,展现了竹溪寺的宏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梵钟响彻松阴外,玉磬音传佛座头”两句,通过钟声和磬音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暗示了寺庙的宗教性质和修行的环境。钟声悠扬,穿透松林,磬音清脆,回荡在佛座之上,两者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嫩竹遥连村树绿,清溪倒映暮云浮”描绘了竹溪寺周边的自然风光,嫩竹与村树相连,一片翠绿,清溪倒映着傍晚的云彩,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最后,“一钩隐现虚空际,羡尔山僧得静修”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僧侣生活的羡慕之情。一弯新月若隐若现于天际,象征着禅宗中“月印万川”的意境,暗示了僧侣们在静谧环境中得到的心灵净化与修行的深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竹溪寺及其周边的自然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精神修行的向往与赞美,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2)

洪坤(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林氏家园

入门何所有,萝薜乱穿墙。

树密晴犹翳,庭阴暑亦凉。

烟描疏柳黛,风度落花香。

石磴沈吟处,书声出草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安平镇

台湾何崱屴,安平祗孤岛。

兀立大海中,洪波际天杪。

鹿耳接鲲身,沙线明皛皛。

重门分界险,桅樯不轻掉。

拱护府基雄,湾环曲臂绕。

守土一麾来,爱此屏藩好。

夏日纵扁舟,望洋恣远眺。

忆昔宦游人,无如东坡老。

文从海外豪,光燄增奇巧。

固陋每自惭,雕虫先压倒。

下车况匝月,狂吟何草草。

所志不在诗,因之寄怀抱。

私冀胸次间,与海同大小。

百川尽倾输,万象皆明瞭。

秋涛动山岳,春波润枯槁。

转愧愿难酬,问心可得表。

保赤贵诚求,誇浮何足道。

回看戍卒忙,艛橹镫齐燎。

亟命挂帆归,迅疾等飞鸟。

人坐画中船,月涌冰轮皎。

形式: 古风

元旦后四日庄副使斋头见菊花

迎年何事更争新,怪底真成海外春。

花历三时如热客,蓂开五叶俨浮尘。

幽姿岂必誇颜色,艳景难教信隐沦。

输与寒梅仍应候,孤芳不肯早呈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木兰花歌

诗人赋物善言理,不似庭前格竹子。

当知多识即是学,废目任耳非为美。

我来蓬瀛大海东,探奇直欲穷苍穹。

周诹询度百不厌,肯教过眼烟云空。

采辑郡志二十卷,遗书掇拾行将遍。

犹惭臆断恐失真,订误考疑敢云倦。

贝多罗花诗已讹,琵琶形似终如何。

就中无实难伪托,佛经欲写空槎那。

因阅长庆忽顿悟,辛夷恍与木兰遇。

内白外紫状如莲,点点青杨虫食蠹。

昔人几度上芳舟,不识征帆逐远游。

今日模糊才认得,新翻乐府却风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