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其一)

山岚变浓云,地气泄冬热。

急雨春风颠,十日声不绝。

舍中流水入,墙外古沟咽。

块然檐下雀,状若木鸡拙。

我亦类禅定,痴坐万虑歇。

厨兵忽相报,谓已糁藜蕨。

随缘就一饱,再看柏香热。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中的雾气变得浓厚如云,地上的湿气散发出冬天残留的暖气。
急骤的春雨伴随着春风,连续十天声音不断。
屋里的水流进庭院,墙外古老的水沟发出低沉的响声。
屋檐下的麻雀孤独静止,像呆滞的木鸡一样笨拙。
我也如同入定的僧人,坐着不动,所有的忧虑都暂时放下。
厨师突然来报,说是已经准备好了藜蕨这样的粗食。
随遇而安,只为填饱肚子,然后再享受一下柏木燃烧的香气。

注释

山岚:山中的雾气。
变:变得。
浓云:浓厚如云。
地气:地上的湿气。
泄:散发。
冬热:冬天残留的暖气。
急雨:急骤的春雨。
春风:春风。
颠:连续不断。
十日:十天。
声不绝:声音不断。
舍中:屋内。
流水入:水流进。
咽:发出低沉的响声。
块然:孤独静止。
檐下雀:屋檐下的麻雀。
状若:像。
木鸡拙:呆滞的木鸡。
我亦:我也。
类禅定:如同入定。
万虑歇:忧虑都放下。
厨兵:厨师。
报:报告。
谓已:说是已经。
糁藜蕨:藜蕨这样的粗食。
随缘:随遇而安。
一饱:填饱肚子。
柏香热:柏木燃烧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雨后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山岚变浓云,地气泄冬热”展现了雨后天气的变化,山间的雾气浓厚如云,冬季的寒气似乎因雨水而消散,透露出一丝暖意。接着,“急雨春风颠,十日声不绝”描述了雨势猛烈,春风吹过,雨声连绵不断,长达十日。

诗人寓居的屋内,“舍中流水入,墙外古沟咽”,流水汇入屋檐下的沟壑,发出低沉的回音,与墙外古老的沟渠共鸣,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檐下的麻雀“块然”静止,如同木鸡一般笨拙,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平静。“我亦类禅定,痴坐万虑歇”则揭示了诗人此刻的心境,如同入定般摒弃杂念,内心安宁。

最后两句“厨兵忽相报,谓已糁藜蕨”转而写到生活琐事,厨师前来告知饭菜已准备好,是藜菜和蕨菜的简单膳食。诗人随缘接受,表示满足,“再看柏香热”,暗示着生活的朴素和对当下温暖的珍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景色,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的交融,展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口占

僧房花木疏,鸟雀下庭除。

气候争寒暖,春光半有无。

四山云外瘦,一塔雨中孤。

谁用诗人笔,收将好画图。

形式: 五言律诗

大暑竹下独酌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翛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清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昏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形式: 古风

小饮木樨花下

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丛菊,先作万蕾黄。

置之婆娑杪,金钉澹荧煌。

或云仙人醉,披披绿罗裳。

随此小佩玦,散落天一方。

我来便酌酒,是否那能详。

但怪秋山老,犹有幽意长。

哦诗未得诗,已照明月光。

乐哉径酪酊,知在夫何乡。

岂非化蝴蝶,以梦栖其旁。

明朝整冠坐,开卷书亦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山斋霜寒

山斋仅容身,寒到不嫌窄。

小窗压茅檐,虚静自生白。

寂寥贤圣心,颠倒文书册。

限以一帘垂,中外尘事隔。

时于高树杪,野鸟翻冻翮。

南方得此冬,天用享孤客。

祗恐明朝晴,复作三春色。

长桥枫叶落,终有吴江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