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都谏谪辽阳

立志为诤臣,万死应不悔。

含笑辞白发,结束向辽海。

辽海急兵戈,山高集犀锁。

久与狡倭持,战氛何时解。

万里调客兵,饷绝兵饥馁。

脱巾侮大将,易若捕虫豸。

未战心先携,兵骄将复猥。

百无一堪用,可恃复安在。

君行好折冲,旄节久相待。

勉矣立功名,身为国沟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宗道所作的《送刘都谏谪辽阳》。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都谏被贬至辽阳的不舍与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边疆战事的忧虑。

首句“立志为诤臣,万死应不悔”展现了刘都谏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意志,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愿意为国家直言进谏。接着,“含笑辞白发,结束向辽海”描绘了刘都谏告别家人,踏上前往辽阳的旅程,虽然内心充满不舍,但依然以微笑面对,展现出他的勇敢与决心。

“辽海急兵戈,山高集犀锁”点明了辽阳边境的紧张局势,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接下来的“久与狡倭持,战氛何时解”表达了对战争持续不断的忧虑,以及对和平早日到来的渴望。

“万里调客兵,饷绝兵饥馁”描述了远征客兵的艰难处境,由于物资供应中断,士兵们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而“脱巾侮大将,易若捕虫豸”则讽刺了某些将领的无能,比喻他们如同捕捉昆虫一样容易被取代。

“未战心先携,兵骄将复猥”揭示了军队内部的问题,士兵因长期征战而心生动摇,将领们的骄横和贪欲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最后,“百无一堪用,可恃复安在”表达了对当前军事力量的质疑,似乎找不到可以信赖的力量来应对危机。

“君行好折冲,旄节久相待”是对刘都谏的鼓励,希望他能在辽阳发挥重要作用,抵御外敌。而“勉矣立功名,身为国沟垒”则是对刘都谏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建立功勋,成为国家的坚强壁垒。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夏日高户部循卿招饮大通桥,同黄太常思立、张国博叔闇、项参知庭坚及舍弟中郎

一望皆林塘,孤亭临水际。

连辔四五人,一揖易巾屣。

主人陈尊罍,花下趋人吏。

两行檀压酒,百巡车行胾。

长艘潞河来,人衣沾草翠。

潭影见轩窗,游鱼呷亭宇。

散坐捐烦苛,纵谈忘忌避。

水风醒心脾,百罚不成醉。

舟行穷幽奥,目境转奇邃。

临涯逼悬流,万雷击山坠。

对面不闻语,但见口开闭。

冰柱万条直,雪岩千片碎。

侧身奔石间,趾酸心病悸。

归卧北窗下,枕边闻水气。

形式: 古风

新正三日雪窗早起

雪窗耀眼明,披衣起梳栉。

镜光合雪光,光欲透肤革。

面纹千百条,旁行相虬结。

白髭藏须中,似欲逃剪镊。

近服首乌丸,我首何曾黑?

回念四旬间,悲欢几经历。

愁核埋胸腑,年深愁花发。

皱纹乃蓓蕾,霜毛为枝叶。

譬彼治田人,种麦而得麦。

仙药岂能变,况饵木与石。

白黑亦何殊,毋强生分别。

且觅般若汤,一浇磊块穴。

形式: 古风

独坐

天驱赤白丸,递我东西奔。

无履亦无足,来往何频烦。

坐令六合内,咄嗟换寒暄。

投身冰火聚,谁能自腾骞?

我生阅新春,已历四十番。

阑入朱紫丛,驽马随鹏鹍。

寒热穿骨髓,忧畏攻心魂。

有似鱼入网,又类雉居樊。

今晨雪云重,昏昏朝楗门。

结跏拥败衲,真称僵卧袁。

径滑呵道绝,密室谁晤言。

冻雀扑纸窗,饥鼠窥残樽。

呼酒聊取适,苦乐未须论。

形式: 古风

对酒

美酒入犀杯,微作松柏气。

佐之芹与蒿,颇有山林意。

不用烹猪羊,酒清忌肥腻。

颊有三日红,囊无百钱费。

不费复不饕,养财兼养胃。

都门仕宦者,独有二乐事。

第一多美酒,第二饶朋辈。

欲得不思归,呼朋时一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