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李逸人旧居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

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昔日隐居在松林深处,飞瀑直冲两边的山崖。
随身带着琴和书的是弟子,鸡鸣狗吠声来自邻居家。
茅草屋顶上长满了黄色的菌类,木槿篱笆边绽放着白色的花朵。
隐蔽的坟茔无处可寻,恐怕它已被云雾缭绕藏匿其中。

注释

旧隐:昔日的隐居地。
松林下:松树林中。
冲泉:奔腾的泉水。
两涯:两岸,两边的山崖。
琴书:琴与书籍,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
弟子:跟随学习的人,这里可能指家人或门徒。
鸡犬:代指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邻家:附近的邻居。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长黄菌:生长着黄色的菌类,形容环境潮湿而自然。
槿篱:用木槿做成的篱笆。
白花:开着白色的花。
幽坟:隐蔽、古老的坟墓。
无处访:找不到,无法探访。
恐是:恐怕是,可能是。
入烟霞:被云雾所笼罩,形容地方非常隐秘或已融入自然景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藏不露的隐士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 这两句设定了隐士居住的幽静环境,松林之下,泉水从中穿过,形成两条小溪,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隐士不仅有着文学艺术的修养(琴书),而且与世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弟子、邻家中的鸡犬)。这表明隐逸并不意味着完全与世隔绝,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纯净和谐的生活方式。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 茅草屋顶因年久而长满了黄色的苔藓,篱笆旁边开出了白色的小花。这两句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沧桑,同时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李逸人的寻访之旅的迷茫感受,以及对其可能已经融入自然界的遐想。这不仅是在描写景物,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寄寓。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70)

于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相关古诗词

寻李暹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

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过张老园林

身老无修饰,头巾用白纱。

开门朝扫径,辇水夜浇花。

药气闻深巷,桐阴到数家。

不愁还酒债,腰下有丹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夜会李太守宅

郡斋常夜埽,不卧独吟诗。

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䍦。

微风吹冻叶,馀雪落寒枝。

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饯司农宋卿立太尉碑了还江东

追立新碑日,怜君苦一身。

远移深涧石,助立故乡人。

草色荒坟绿,松阴古殿春。

平生心已遂,归去得垂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