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克家所作的《记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某位忠臣未能成功改革弊政,最终含恨而逝的深深惋惜。首句“遗草烧残事可怜”,描绘了遗物被焚烧的凄凉场景,令人同情。次句“谁令尸谏昧当年”,质问是谁导致这位忠臣尸谏(以死进谏)的行为在当时未能被理解。第三句“欲凭一疏除群蔽”,体现了他试图通过一篇奏疏来清除社会弊端的决心。然而,“空抱孤忠入九泉”则揭示了他的悲剧,尽管有忠心,却未能实现理想,只能带着遗憾长眠地下。
“神室有灵惊白昼”暗示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仰,即使在白天也能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最后一句“广平不独风微叹,从古生儿几象贤”,陈克家感慨,像这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并不多见,广平(可能指地名或人物)的风气衰微,更显得这位忠臣的难得。整首诗情感深沉,对忠臣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