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思叔题贫乐图

大儿阻饥颇废书,小儿忍寒粟生肤。

妇纵有裈无一襦,不敢缘此相庸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大儿子因为饥饿无法专心读书,小儿子忍受寒冷皮肤上都起了冻疮。
即使妻子有裤子却没有一件夹衣,也不敢因此就降低自己的身份去乞求他人。

注释

大儿:长子。
阻饥:因饥饿而受阻。
颇废书:几乎停止了读书。
忍寒:忍受寒冷。
粟生肤:皮肤上生出冻疮。
妇:妻子。
裈:裤子。
襦:短袄,夹衣。
缘此:因为这个原因。
相庸奴:像奴隶一样乞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户贫穷家庭的境况,通过对比来表达了家中的困苦和母亲的无奈。首句“大儿阻饥颇废书”指的是大儿子因为饥饿而无法专心学习,甚至连书也不再翻阅,这反映出家庭生活已经非常拮据,不仅吃不饱,还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业。

接着,“小儿忍寒粟生肤”则形象地展示了幼小的孩子在严冬中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皮肤上甚至能看到因为营养不良而凸起的粮粒,这是对贫困生活最直观的描绘。

第三句“妇纵有裈无一襦”揭示了家庭中母亲的处境,即便她手头上还有些布料(裈),但也没有一件完整的衣物可以穿着。这不仅是对家庭贫困的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家中的女性在这种困境下仍然要尽力维持生活。

最后,“不敢缘此相庸奴”则表达了母亲虽然极度无奈,但依旧坚守尊严,不愿意因为这些困难而去乞讨或做出违背自尊的事情。这句诗流露出一种悲壮与坚强,展现了古代女性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高贵品格。

这首诗通过对家庭成员生活状况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切的同情和对贫困生活的揭露,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怀。

收录诗词(13)

王子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总使生日乐语

丹青步武是家传,夜泛灵槎下九天。

才看收驹霜满节,旋观董饷地流钱。

补天有谱行归辅,阅世无疆不计年。

饮罢锋车趣东去,座中舐鼎亦俱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贺李宪校书生子

乃翁学海深无底,材如莫耶淬清水。

天教乞与玉麒麟,拍手欢呼为公喜。

雪峰千丈玉嶙峋,玻璃之江浸秋旻。

可怜秀气无著处,都为此子融精神。

昨夜使星光耿耿,旁边却有庚星影。

起来瑞霭迷绮筵,玉果犀钱试汤饼。

乃翁著书身为臞,私稿自有一石渠。

行看一日诵千纸,不必更读他人书。

乃翁勋名已如许,如何免得洪钧府。

请更撰成经国谱,付与郎君踵前武。

形式: 古风

贺彦泽新得子

君不见白居易,五十八岁方得嗣。

当时立名曰阿崔,香绷绣襦胎发腻。

又不见元微之,五十八岁方生儿。

当时立名曰道保,可望成家得力时。

西邻有亲曰彦泽,天与明珠堪爱惜。

今年年方四十三,甲庚少似唐元白。

葛仙溪前燕子楼,燕子未老人风流。

一年一度作汤饼,但愿年年逢麦秋。

形式: 古风

淳熙内禅颂

太初冥冥,孰究孰营。羲仪图之,靡丽于成。

有圣惟勋,疏之瀹之。斧其不条,而荒度之。

匪世不阜,匪穹不佑。可燕可守,而勋以不有。

乃逊于华,与世为公。何以告之,曰允执其中。

华述厥志,亦以命文命。率克念厥绍,以共阐厥盛。

皇皇惟天,而勋则之。绝德与功,绍者克之。

我瞻我稽,阅世惟千。泯泯棼棼,曾莫闯厥藩。

天将开之,必固培之。厥培以丰,古尚克回之。

岂惟回之,视培浅深。轶而躏之,视我斯今。

粤岁己酉,二月壬戌。天仗宵严,彤廷晓跸。

穆穆寿皇,如天斯临。群后在位,奉承玉音。

曰予一人,实倦于勤。退处北宫,以笃于亲。

赫是大宝,畀我圣子。圣子惟睿,天命夙以启。

不吝于权,盍居乃功。释焉不居,惟寿皇之公。

寿皇之公,其孰发之。念我高宗,中心怛之。

始时春秋,五十有六。向用康宁,以燕遐福。

亟其与子,于密退藏。其子为谁,繄我寿皇。

寿皇承之,匪亟匪徐。二十八年,四方于于。

国是益孚,生齿益蕃。于野于朝,肃肃闲闲。

圣子重晖,如帝之初。于千万年,曾靡或渝。

熟条不根,熟委弗源。念我高宗,允逊孔艰。

匪高宗是怀,艺祖之思。洗时之腥,仁涵于肌。

灵旗燄燄,平国惟九。其酋既贷,矧彼群丑。

吾子吾孙,吾士大夫。毋刻尔刑,顾质之书。

尔有嘉言,尔则我告。我赏我劝,如彼害何悼。

不以干戈,而置诗书。维彼槐庭,谓匪儒弗居。

列圣一心,讳兵与刑。维鲠言是听,惟大猷是经。

钟我高宗,启我寿皇。爰及圣上,笃其明昌。

惟是四条,式克至今。艺祖高宗,寿皇之心。

匪时匪今,振古之式。式勿替厥度,亦以燕罔极。

帝开明堂,百辟来贺。四夷攸同,莫敢或讹。

不肃不厉,不震不竦。焯其旧章,贻我垂拱。

勋迫大耄,乃禅于华。华逮陟方,俾夏建厥家。

孰如高宗,及我寿皇。与龄方昌,而遽晦厥光。

帝降而王,功弗德之逮。庸不列五帝,而祖三代。

孰如我皇,惟德崇崇。显号鸿休,蔚其并隆。

维时寿皇,万寿无疆。日三受朝,衮冕煌煌。

维时皇上,治益底厥极。亲心载宁,万邦以无斁。

万姓讴歌,于室于涂。微臣作颂,以对于康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