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闲却荒庭归未得,一灯明灭照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夜景象。"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两句,通过细雨打击屋檐和昆虫啮咬草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萧萧”和“噎噎”的拟声词,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种雨声与虫鸣交织的夜晚声音。
"闲却荒庭归未得,一灯明灭照黄昏"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和无奈。这里,“闲却”意味着时间在悄然流逝,而“荒庭”则暗示了一种废弃与荒凉的情景。诗人因为某些原因尚未能归去,这种无力感和孤独感通过一灯的明灭映照出深沉的夜色,增添了情感上的复杂性。
整首诗语言简洁,但意境丰富,充分体现了宋代文学的典型风格。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发无聊病更侵,移床卧竹向秋阴。
朝来雁背西风急,吹折江湖万里心。
少时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
圣世选材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青灯照我梦城西,坐上传觞把菊枝。
忽忽觉来头更白,隔墙闻语趁朝时。
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姮娥。
阶前枣树应摇落,此夜清光得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