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多暇无所适,故来寻隐君。
搴开压屋树,触散拥门云。
状貌不妨古,言谈何太文。
令人重高趣,归去每斜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隐逸之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多暇无所适”表达了诗人闲暇时光寻访知己的情怀,“故来寻隐君”则明示了访问的目的。
接着,“搴开压屋树,触散拥门云”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到达隐逸之士居所的情景。这里的“搴开”和“触散”展示了诗人的亲切与自然的交融,以及他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状貌不妨古,言谈何太文”一句表明,无论是隐逸之士的外貌还是言谈,都令人想起古代的风范和高雅。这里“不妨”意味着达到或不逊色于古人,“何太文”则强调了对话的深邃与典雅。
最后,“令人重高趣,归去每斜曛”表达了诗人在访问过程中获得的精神享受。这里“重高趣”指的是心灵上的共鸣和愉悦,“归去每斜曛”则描绘了诗人离开时那渐渐西沉的阳光,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交往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篱巷接菰蒲,闲扉掩自娱。
水虫行插岸,林鸟过提壶。
白浪摇秋艇,青烟盖晚厨。
主人誇野饭,为我煮新芦。
驱马上危坂,暮鞭摇客愁。
峰峦惊满目,咫尺拟回头。
红树映野店,白云藏县楼。
须知此北下,地底见豳州。
颓壁乍高低,中间已乱蹊。
长原想鹅鹳,大冢记鲸鲵。
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
兴亡尽遗迹,立马看扶犁。
过水得凭槛,满川皆夕阳。
江山逢胜绝,手笔恨荒唐。
城郭蒙笼近,汀洲杳霭长。
明朝又东去,尘土入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