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朝随僧饭后,策杖上层峦。
满目川原小,蘧然天地宽。
深秋金涧静,返照玉峰寒。
却怪龙山燕,空传落帽欢。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于清晨跟随僧人共餐之后,携杖攀登至高耸的山峦之巅的场景。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广阔,满目的川原显得渺小,天地之间豁然开朗。深秋时节,金黄色的山涧宁静而美丽,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玉峰之上,更添几分寒意。诗人不禁感慨,想象着龙山上的燕子,虽然传说中它们能留下落帽的欢愉,但在现实中却已无迹可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历史传说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过往辉煌的追忆。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不详
秋至一何好,新凉气候清。
井梧当槛落,海月入窗明。
燕别草堂垒,鸿流关塞声。
天涯有知己,此夜念孤征。
十年梦此地,今日始寻源。
云暖桃花发,岩欹瀑水喧。
空山眠野鹿,风断啸寒猿。
共坐澄潭下,幽思不可言。
寺隐山将暮,良宵不忍眠。
松花香塔后,溪水到门前。
隔岸山歌起,诸村烟火连。
冷然僧梵后,深坐一灯悬。
穷居亦何意,言笑向人难。
二月登楼望,孤村细雨寒。
行云变岩岫,流水异波澜。
闭户宜今日,春愁且自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