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栖精庐

兀兀栖精庐,青山日相对。

静照年少非,动虞壮士悔。

耕锄计已晚,畚筑力犹耐。

夜卧司马衾,晨餐鲁直菜。

自计清庙修,谁知圜壁坏。

人情春水波,世事寒云态。

直道丛百谪,孤踪绕群吠。

拘累僒形骸,忧危积肝肺。

逢人口即瘖,出户足如碍。

周程俨范模,刘张遗謦欬。

涤垢学归愚,达增务韬晦。

志苦秋不磨,发白春匪载。

采菊聊倾觞,延兰可纫佩。

官馈乏三月,家书隔千载。

楚语欲听惯,峒关惊未溃。

冥冥瘴雾间,冂冂灵光在。

莫挥感时泪,山水怡吾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者在山中清贫的生活状态。开篇"兀兀栖精庐,青山日相对"设置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接下来的"静照年少非,动虞壮士悔"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的思考和现在生活的感慨。

在诗的中间部分,"耕锄计已晚,畚筑力犹耐"展示了隐者的辛勤劳作,而"夜卧司马衾,晨餐鲁直菜"则形象地描绘出他的清贫生活。"自计清庙修,谁知圜壁坏"表达了一种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无奈和接受。

"人情春水波,世事寒云态"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看法,而"直道丛百谪,孤踪绕群吠"则表达了对外界喧嚣的超脱和自我的坚守。"拘累僒形骸,忧危积肝肺"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接下来的"逢人口即瘖,出户足如碍"描绘了隐者与外界交流的艰难,而"周程俨范模,刘张遗謦欬"则是对前贤的怀念和学习。"涤垢学归愚,达增务韬晦"表明诗人对于知识和修养的追求。

最后,"志苦秋不磨,发白春匪载"表现了诗人的坚持与执着,而"采菊聊倾觞,延兰可纫佩"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官馈乏三月,家书隔千载"和"楚语欲听惯,峒关惊未溃"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

全诗通过隐者的生活写实,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自然的高洁情操。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兴更化诗

东南天一隅,谁起铜驼思。

雁荡山之臞,匕饭悲黍离。

矫首中兴期,儒风昌四维。

阴霾苦凝冱,光景几逶迟。

鸱鸮腾恶音,蛇虺纷剥脂。

忠愤发夜气,历历排奸辞。

黎明叫阊阖,骨鲠苍旻知。

阳嘘一脉春,万宇同掀眉。

睿智觉今是,庙断消前非。

畴昔两揆贤,烛照朋邪欺。

化弦易新调,活著扶危机。

孽蜮遁妖迹,鸣凤览德辉。

聋聩一苏醒,皇运兴炎基。

耿耿忠孝图,炳炳恢复规。

有志竟成事,失机将奚为。

布帛可禦寒,谷粟能疗饥。

盘错见利器,疾病知良医。

今日坠悠邈,千古羞涂碑。

形式: 古风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其五)节友

节友独爱秋,相得匪迟暮。

受气惟至正,睟见黄与素。

饱谙风露味,甘守烟霞痼。

如何千载人,仅一渊明遇。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其三)净友

净友何亭亭,修洁得自性。

本生淤泥中,乃与玉同莹。

一净消万暑,特立起群敬。

色香非色香,是谓花之圣。

形式: 古风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其二)直友

直友古耐交,莫问三两个。

玉立君子姿,足以警吾惰。

虚心内有容,劲节老无挫。

荒远亲旧违,得汝乃自贺。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