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闲归庐山四首(其一)

白露下脩竹,当窗作秋声。

冷然拂商弦,客子中夜惊。

振衣一长啸,下濑如飞星。

昔者去草堂,新松荫轩荣。

别来今十年,霜华着青青。

想见溜雨姿,森苍舞蛟鲸。

归与当及健,羁栖亦何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送崔闲归庐山四首(其一)》。诗中描绘了白露时节竹林中的秋声,以及诗人对友人崔闲即将回归庐山的感慨。

首句“白露下脩竹”,以白露点明季节,修竹则勾勒出竹林的高洁形象。接着“当窗作秋声”一句,将自然界的声响引入室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随后,“冷然拂商弦,客子中夜惊”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比作琴弦的轻拂,不仅生动描绘了声音的美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仿佛被这秋夜之音唤醒,心中有所触动。

“振衣一长啸,下濑如飞星”则是诗人情感的进一步释放。他振衣而起,长啸一声,仿佛要将心中的思绪和情感化为天际的流星,瞬间划过夜空。这一动作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后半部分转而回忆与崔闲的过往。“昔者去草堂,新松荫轩荣。别来今十年,霜华着青青。”诗人回忆起与崔闲共度的美好时光,那时他们一起在草堂中生活,新栽的松树如今已枝繁叶茂,遮蔽了轩窗。十年的光阴匆匆流逝,松树上的霜花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最后,“想见溜雨姿,森苍舞蛟鲸。归与当及健,羁栖亦何营。”诗人想象着崔闲归途中的情景,希望他能尽快归来,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崔闲未来生活的祝福,无论是在外漂泊还是归家定居,都应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其二)

琅琊山中水,韵入三尺桐。

琅然醉翁操,发自玉涧翁。

流泉不成音,写寄十二宫。

醉翁不可见,妙语聊形容。

尝闻三峡泉,上与天汉通。

请君记馀响,相彼玉佩风。

此声倘可继,那复有此公。

形式: 古风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其三)

论世得师友,陶公乃其人。

清游入梦寐,庐山真夙因。

迩来二十年,浪染衣上尘。

陶公已去久,歘如空中云。

庐山如高士,可望不可亲。

坐想虎溪路,闻钟动微颦。

永怀炉峰顶,飞烟发朝曛。

羡子归故隐,兹焉毕其身。

吾意久规往,当从君问津。

形式: 古风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其四)

吾友胡少汲,结庐皖公城。

灊山有小隐,背负紫翠屏。

前临一溪水,可以濯我缨。

欲分青山半,留我谷口耕。

信美非吾乡,翩然遂宵征。

闻君草堂处,亦复占地灵。

虚檐倚苍崖,下有玉涧鸣。

乐哉不可到,因君怀友生。

形式: 古风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作以寄旅怀(其一)

据梧不必席,裹趼不必舄。

饥来太仓陈,饱胜列鼎食。

愿言伏嵁岩,保此稼穑甘。

正使能已百,宁当笼暮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