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
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
夏色归舟壑,春光逐碧虚。
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民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开篇“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两句,设置了一个静谧的乡村环境,幽客指隐逸之士,或许是诗人自称,而农人则在自然中劳作。
紧接着“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二句,描绘了春耕播种的景象,禾苗和麦子都到了需要锄地的时候,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这里的“报来”意味着信息的传来,或许是指农事季节的到来,而“城去”则可能暗示诗人对于离开城市、回到自然的向往。
“夏色归舟壑,春光逐碧虚”两句,则是对不同季节景色的描绘。“夏色”可能指的是夏日的绿意或者是田野里的成熟作物,而“归舟壑”则是在形容夏天的晚霞和水边的美好。至于“春光逐碧虚”,则是在赞叹春天清新的景致,碧空如洗,光影迷离。
最后,“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和自己的田园生活的展望。这里的“山海记”可能是指一种广阔无边的境界,而“摘园蔬”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与朋友共同享受田园生活,分享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田园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状态的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集》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