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行

浮云压地乌夜啼,家家人听作天鸡。

王孙何事复远游,江南芳草春萋萋。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忆桃花蹊。

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

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江上行》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浮云压地乌夜啼”,以乌鸦在夜晚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家家人听作天鸡”一句,通过比喻,将乌鸦的啼声比作天鸡的叫声,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

“王孙何事复远游,江南芳草春萋萋。”这两句诗中,诗人借用了“王孙”这一古代贵族子弟的称谓,表达了对那些追求自由、远离尘嚣之人的赞美和羡慕。江南的春景被描绘得生机勃勃,与王孙的远游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忆桃花蹊。”这里引用了陶渊明和陶潜的故事,前者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后者则是传说中的桃花源的发现者。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认为英雄不应屈服于世俗的压力,应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

最后,“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诗人以江水为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永恒不变事物的渴望。这句话意味着,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能够像江水一样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是稀有的。

整体而言,《江上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永恒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山中夜坐

朔风乱扫江云飞,山人为予开石扉。

一斗胡麻煮未熟,散发千峰歌采薇。

吴江枫落客已远,楚塞秋深鸿未归。

明月堕地白如水,湿尔岩头萝薜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登江门诸山

山头日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其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箫瑟,恍疑身在昆仑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江上访朱氏

黄云压地秋离离,西风摇落千杨枝。

白蘋已老暮汀远,满目丹枫胡雁悲。

孤舟一夜相思发,寒江明月吹参差。

天末佳人犹未归,江头解佩欲遗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白氏园亭别袁户部

石门斗酒开夕筵,桂花欲开秋萝鲜。

昆仑片碣插眼底,沧溟勺水流尊前。

落日千江送蜃气,高楼百尺摇寒烟。

今夜共醉广陵月,明朝又上丹阳船。

人生聚散若萍梗,相思寄我停云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