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祠联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同是两朝正气;

忠以殉君,义以殉友,允称一代完人。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由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左宗棠所撰,悬挂于忠义祠内,旨在颂扬那些为国捐躯、忠义双全之士的崇高精神与人格魅力。

上联“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同是两朝正气”赞颂了这些英魂虽已逝去,但其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如同一股股正气,穿越时空,永存于世。这里的“英”不仅指英雄的外在形象,更强调其内在的英勇品质。“灵”则象征着英魂不灭,其精神永存。同时,“两朝正气”表明这些英魂不仅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精神也跨越了时间,影响着后世。

下联“忠以殉君,义以殉友,允称一代完人”进一步阐述了这些英魂的高尚情操。他们以忠诚之心献身国家,以道义之行维护友情,展现出了一种完美的人格。这里的“忠”指的是对国家的忠诚,“义”则是指对朋友间的道义。通过“殉”字,表达了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被世人誉为“一代完人”。

整联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既赞美了英魂们的英勇与高尚,又强调了他们对国家、对朋友的忠诚与义气,体现了左宗棠对于忠义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推崇。

收录诗词(86)

左宗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字朴存,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全集》

  • 字:季高
  • 号:湘上农人
  • 籍贯:湖南湘阴
  • 生卒年: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相关古诗词

自挽联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委残芳草,满腔血洒向空林,问谁来歌骚歌曲,鼓铜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松楸魂魄,愤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完本性,三个月现出金身,愿从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消磨锦绣心肠,逍遥毕世,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形式: 对联

挽罗泽南联

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克廿余城,杀百万贼,是谊友,是忠臣,独有千秋,罗山不死;

报国家二百载养士之泽,提三尺剑,著等身书,亦醇儒,亦良将,又弱一个,湘水无情。

形式: 对联

挽胡林翼联

论德则兄胜弟,论才则弟胜兄,此语吾敢承哉,招我我不赴,哭公公不闻,死生暌违一知己;

世治正神为人,世乱正人为神,斯言君自道耳,功昭昭在民,心耿耿在国,古今期许此纯臣。

形式: 对联

挽刘腾鸿联

初援鄂州,继援江州,忠于国亦忠于桑梓;

得一名城,失一长城,死于贼实死于小人。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