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林翼联

论德则兄胜弟,论才则弟胜兄,此语吾敢承哉,招我我不赴,哭公公不闻,死生暌违一知己;

世治正神为人,世乱正人为神,斯言君自道耳,功昭昭在民,心耿耿在国,古今期许此纯臣。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由左宗棠所撰,悼念胡林翼,以深沉的情感与高远的视角,展现了对胡林翼德才兼备、忠诚为国的赞誉。

首先,“论德则兄胜弟,论才则弟胜兄”,这句对比了兄弟间的品德与才能,巧妙地将胡林翼与他人相比较,突出了其独特的品质与才华。左宗棠在此表达了对胡林翼的敬佩之情,认为他在道德与才能上都超越了常人。

接着,“此语吾敢承哉,招我我不赴,哭公公不闻”三句,运用了反问与假设的手法,表达了左宗棠对胡林翼去世的悲痛与遗憾。他不敢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使被邀请参加葬礼,也因胡林翼的离世而无法前往,更无法听到他的声音,流露出深深的哀思。

“死生暌违一知己”一句,点明了胡林翼对于左宗棠而言,不仅是同事或朋友,更是知音与知己,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接下来,“世治正神为人,世乱正人为神”两句,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评价胡林翼。在太平盛世,他以人的身份贡献社会;在动荡时期,他则如神一般,引领众人,体现了胡林翼在不同境遇下的卓越表现和影响力。

最后,“功昭昭在民,心耿耿在国,古今期许此纯臣”三句,高度赞扬了胡林翼的功绩与忠诚。他的功绩为民众所铭记,他的心始终忠于国家,是古今皆期许的纯粹忠臣。这不仅是对胡林翼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其高尚人格与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颂扬。

整体来看,这副挽联通过对比、假设、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胡林翼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展现了左宗棠对友情、忠诚与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86)

左宗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字朴存,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全集》

  • 字:季高
  • 号:湘上农人
  • 籍贯:湖南湘阴
  • 生卒年: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挽刘腾鸿联

初援鄂州,继援江州,忠于国亦忠于桑梓;

得一名城,失一长城,死于贼实死于小人。

形式: 对联

挽罗遵殿联

殉国死如归,试看史牒千年,独标大节;

知公没犹视,为告王师六日,旋复孤城。

形式: 对联

甘肃诸葛武侯祠联

生入玉门关,幸仗天子威灵,重拜宗臣遗像;

手挽银河水,莫谓吾才衰老,一展函夏雄图。

形式: 对联

岳麓书院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