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吟(其七)

春归必竟归何处,无限春冤都未诉。

欲托流莺问所因,子规又叫不如去。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归去的无奈与哀愁。诗人邵雍在《洛阳春吟(其七)》中,通过“春归毕竟归何处”这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疑惑与追寻,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似乎都有了归宿,但诗人并未找到答案,心中充满了未诉之冤。

接着,“无限春冤都未诉”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春天的离去比作未诉之冤,暗示了春天的离去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蕴含着某种深层的遗憾与不平。诗人想要借助“流莺”这一意象来探寻答案,但最终却只能听到子规鸟的悲鸣,“子规又叫不如去”,这不仅是对春天离去的无奈接受,也暗含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无常时的复杂情感。邵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哲理意味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物吟

水雨霖,火雨露,土雨濛,石雨雹。

水风凉,火风热,土风和,石风冽。

水云黑,火云赤,土云黄,石云白。

水雷云,火雷虩,土雷连,石雷霹。

形式: 古风

病亟吟

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老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

客问年几何,六十有七岁。

俯仰天地间,浩然无所愧。

形式: 古风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一)

消减惟应鹊镜知。压肩浓绿鬓鬟欹。

病容扶起淡黄时。

碧院无人春寂寂,画楼有燕雨丝丝。

药烟影里过相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二)

小蕊猩红启瓠犀。绿阴门巷有莺啼。

半障罗扇眼波低。

影似风前荷泻露,情如雨后絮黏泥。

恹恹斜日度花西。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