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陵秋夜

洪崖岭上秋月明,野客枕底章江清。

蓬壶宫阙不可梦,一一入楼归雁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洪崖岭上的秋月格外明亮,
野外的旅人枕着章江的清澈入眠。

注释

洪崖岭:地名,可能指代某个有月色的山岭。
秋月:秋季的月亮,明亮而富有诗意。
野客:指在野外旅行或居无定所的人。
枕底:指在枕头之下,形容夜晚的安静。
章江:可能是一个河流的名字,给夜晚带来宁静。
蓬壶宫阙:神话中的仙宫,象征理想或遥不可及的地方。
不可梦:无法在梦中实现或触及。
一一: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归雁声:大雁南飞的声音,常常引发思乡之情。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之美。首句“洪崖岭上秋月明”中,“洪崖岭”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里更多地成为了一个荒凉、幽深之处的象征。秋夜的明月洒落其间,增添了一份凄清与孤寂。

“野客枕底章江清”一句,则描写了诗人作为行旅者,在野外借着清澈的江水为枕,感受到了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纯净。这里的“章江”也许是另一处具体的地名,但在此刻,它与月光、山岭一同,共同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

第三句“蓬壶宫阙不可梦”中,“蓬壶”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士,而“宫阙”则是朝代权贵的象征。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淡然与超脱,暗示着这些世间纷争、荣华富贵,在诗人的眼中已变得如同梦境般不可触摸。

最后一句“一一入楼归雁声”则是对夜色渐浓时分的一种描绘。诗人或许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雁鸣,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寞,而那“一一”二字,更添了一份节奏感,使得整首诗在此达到一个情感上的高潮。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宁静追求。此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出了唐代诗歌清新脱俗、哲理兼备的一面。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闽川梦归

千里潺湲建溪路,梦魂一夕西归去。

龙舼欲上巴兽滩,越王金鸡报天曙。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夏日怀天台

竹斋睡馀柘浆清,麟凤诱我劳此生。

勿忆天台掩书坐,涧云起尽红峥嵘。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

乱山沧海曲,中有横阳道。

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

鸠鸣高崖裂,熊斗深树倒。

绝壑无坤维,重林失苍昊。

跻攀寡俦侣,扶接念舆皂。

俛仰慄嵌空,无因掇灵草。

梯穷闻戍鼓,魂续赖丘祷。

敞豁天地归,萦纡村落好。

悠悠思蒋径,扰扰愧商皓。

驰想永嘉侯,应伤此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海昌望月

何处无今夕,岂期在海头。

贾客不爱月,婵娟闲沧洲。

浩然伤岁华,独望湖边楼。

烟岛青历历,蓝田白悠悠。

谁无破镜期,繄我信虚舟。

谁无桂枝念,繄我方摧辀。

始见弯环春,又逢团圆秋。

莫厌绫扇夕,百年多银钩。

今盘谁雕镌,玉窟难冥搜。

重轮运时节,三五不自由。

疑抛云上锅,欲搂天边毬。

孀居应寒冷,捣药青冥愁。

兔子树下蹲,虾䗫池中游。

如何名金波,不共水东流。

天花辟膻腥,野云无边陬。

蚌蛤乘大运,含珠相对酬。

夜鹊思南乡,露华清东瓯。

百宝安可觑,老龙锁深湫。

究究如情人,盗者即仇雠。

海涯上皎洁,九门更清幽。

亭亭劝金尊,夜久喘吴牛。

夷俗皆轻掷,北山思今游。

雁声故乡来,客泪堕南洲。

平生烟霞志,读书觅封侯。

四海尚白身,岂无故乡羞。

壈坎何足叹,壮如水中虬。

猎猎谷底兰,摇摇波上鸥。

中途丧资斧,两地生繁忧。

一杯太阴君,鹪鹩岂无求。

明日将片叶,三山东南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