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亭次东坡韵

平时何惮不成归,犹向亭前送雁飞。

弱羽可堪缯缴密,寒沙那得稻粱稀。

燕吴真恐音书绝,城郭犹疑今古非。

若为哀鸣相原野,依随岂惜共卑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平日里何曾害怕不能回家,还在亭前目送大雁南飞。
柔弱的羽毛怎能抵挡密集的弓箭,寒冷的沙滩上哪里还能寻到丰富的食物。
燕地吴地恐怕真的会断了音信往来,城郭依旧,却让人怀疑是否还是往昔的模样。
如果能为哀鸣的鸟儿提供一片天地,我怎会在意地位卑微,一同栖息。

注释

惮:害怕。
归:回家。
弱羽:柔弱的翅膀。
缯缴:弓箭。
寒沙:冰冷的沙滩。
燕吴:泛指江南地区。
城郭:城市和城墙。
哀鸣:悲鸣。
原野:广阔的田野。
卑微:地位低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洋的作品,名为《归雁亭次东坡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归乡的渴望和对故土的深情。

“平时何惮不成归”表达了诗人平日里总是犹豫不决,未能成行归乡的心境。接着,“犹向亭前送雁飞”则描绘出诗人即便在亭前看着大雁南飞的情景,这里的“犹向”表明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弱羽可堪缯缴密,寒沙那得稻粱稀”这两句则是对归途中艰难环境的描写。“弱羽”指的是雁飞时的柔弱,“缯缴密”形容大雁的队伍紧密相连;“寒沙”和“稻粱稀”则分别描绘出旅途中的严寒与食物的稀缺,表达了归乡路上的艰辛。

“燕吴真恐音书绝,城郭犹疑今古非”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困惑。燕吴指的是江南一带,这里的“真恐音书绝”说明诗人担心与家乡的联系会因此而断绝;“城郭犹疑今古非”则是说诗人对故土的城墙和建筑还存有疑问,是否依然如旧。

最后,“若为哀鸣相原野,依随岂惜共卑微”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上的哀伤之声所感同身受的情怀,以及对那些与自己境遇相同的人的不舍和同情。这里的“若为哀鸣”指的是如果听到归雁的啼叫声,“相原野”则是共享这片广阔的原野;“依随岂惜共卑微”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同样境遇的人不愿离去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归雁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旅途中艰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旧闻邵叟名今识面目于诗句字画中辄取二诗赓之他日会面亦旧相识也(其一)

平生高士苦交疏,今见音容向一书。

输子一筹吟未足,加人数等盍分馀。

供陪应觉山劳费,捃拾不教春自如。

诗社便宜张客馆,莫教游士叹无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旧闻邵叟名今识面目于诗句字画中辄取二诗赓之他日会面亦旧相识也(其二)

曾参古佛问忘情,可笑初孩尚未名。

自刻肺肝诚定誓,时牵耳目又寒盟。

苦无藉在书窗冷,赖有知怜风竹声。

好是鼻端消息在,夜堂流水梦初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民瞻再作诗复以前韵酬之

报我新诗疾转舠,论文始信赖薰陶。

追风定见骥千里,鸣野今闻鹤九皋。

看剑为君倾薄酒,张弓何日畏春醪。

不烦更问珊瑚树,旧绣年来拆海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目疾

天公嗔我眼长白,故著昏埃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对,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證圆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