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邵叟名今识面目于诗句字画中辄取二诗赓之他日会面亦旧相识也(其二)

曾参古佛问忘情,可笑初孩尚未名。

自刻肺肝诚定誓,时牵耳目又寒盟。

苦无藉在书窗冷,赖有知怜风竹声。

好是鼻端消息在,夜堂流水梦初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曾参向古佛询问如何忘却情感,这真是可笑,因为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未有名号。
他深深地刻在心里,对自己发下真诚的誓言,但时常又被外界的诱惑和纷扰所牵动。
苦于没有书籍陪伴的清冷书斋,幸好有知心人怜爱那风吹竹叶的声音。
最妙的是,他的内心深处仍有感知,如同夜晚书房中流水般的梦境刚刚开始。

注释

曾参:古代儒家学者曾子。
古佛:佛教中的智慧象征,这里指寻求心灵解脱。
忘情:忘却情感,超脱世俗。
初孩:尚未有正式名字的孩子,形容其纯真无知。
名:名号,此处指身份或名声。
肺肝:比喻真心实意,肺腑之言。
诚定誓:真诚坚定的誓言。
耳目:耳朵和眼睛,代指外在诱惑。
寒盟:违背誓言,如寒冰般冷酷。
藉:凭借,依靠。
书窗冷:清冷的书斋环境。
风竹声:风吹竹叶的声音,象征宁静。
鼻端:鼻子前端,引申为内心深处。
消息:感知或感觉。
夜堂:夜晚的书房。
流水梦:比喻连续不断的梦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属于中唐以降诗歌中的豪放派风格。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往友情的怀念和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受。

“曾参古佛问忘情,可笑初孩尚未名。” 这两句开篇即以哲理性语言探讨生命与情感的关系,同时揭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古佛”象征着智慧和超脱,“问忘情”表达了对尘世情感的放下,而“初孩尚未名”则隐喻着生命之初尚未被命名,充满了哲思。

接下来的“自刻肺肝诚定誓,时牵耳目又寒盟。” 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坚守和誓言的认真。这里使用了强烈的情感语言,如“刻肺肝”、“牵耳目”,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誓言的不渝承诺。

然而,随后的“苦无藉在书窗冷,赖有知怜风竹声。” 描述了诗人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寒冷,以及他对友情的依赖。在这里,“书窗冷”象征着知识与文艺世界的宁静,而“知怜风竹声”则是自然界中唯一能带给他慰藉的声音。

最后,诗人的情感在“好是鼻端消息在,夜堂流水梦初成。” 中得到释放。这两句通过对细微感觉和夜晚流水声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回忆的珍视,以及这种记忆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情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友情怀念和超脱尘世的情感。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民瞻再作诗复以前韵酬之

报我新诗疾转舠,论文始信赖薰陶。

追风定见骥千里,鸣野今闻鹤九皋。

看剑为君倾薄酒,张弓何日畏春醪。

不烦更问珊瑚树,旧绣年来拆海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目疾

天公嗔我眼长白,故著昏埃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对,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證圆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节日同儿女小集倅有诗见戏答之

白首相看一病妻,也能举桉与眉齐。

诲儿共织庞翁竹,养气多惭纪渻鸡。

作恶不须嗟室罄,惊魂长幸脱征鼙。

团栾欲说无生话,试借先生刮眼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龙涎香

搴露纫荷楚泽舷,未参南海素馨仙。

大门当得桂花酒,小样时分宝月圆。

诗挟少陵看妙手,犀通神物为垂涎。

使君少住幽兰曲,时傍颦山照鬓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