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仙观以春风吹倒人为韵得吹字

清游天不借,破帽沙疾吹。

下马榱桷鸣,未恨十里陂。

风馀檐铎语,坐定炉烟迟。

新春碧瓦丽,古意乔木奇。

黄冠见客喜,此士定不羁。

但愧城中尘,浼子青松枝。

人间争夺丑,我亦寄枯棋。

输赢共一笑,马影催归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清闲的游玩上天都不吝啬,破旧的帽子在沙地上被风吹得飞快。
下了马,听到屋檐下的木头发出响声,虽然离十里坡还有距离,我并不遗憾。
风过后,檐下的铃铛似乎在低语,我静坐下来,享受着炉火慢慢升起的烟雾。
新春时节,碧绿的瓦片显得格外美丽,古老的树木更显奇特。
看到戴着黄色帽子的客人,我感到欣喜,这样的士人一定不受拘束。
只可惜身处尘世,让你沾染了俗气,就像城中的尘土落在了青松的枝头。
人间的纷争丑陋无比,我也只能寄托在这盘枯棋之上。
无论输赢都付之一笑,马儿的影子催促我该回家的时候了。

注释

清游:清闲的游玩。
破帽:破旧的帽子。
檐铎:檐下的铃铛。
碧瓦:碧绿的瓦片。
黄冠:古代指道士的帽子。
尘:尘土。
枯棋:比喻人生的困境或无聊的消遣。
马影:马的影子,暗示时间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游玉仙观以春风吹倒人为韵得吹字》,描绘了诗人游历玉仙观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清游天不借”表达了诗人对清幽游历的向往和大自然的恩赐。接着,“破帽沙疾吹”写出了风的强劲,帽子被风吹落,形象生动。

“下马榱桷鸣”描绘了马蹄声在古建筑中回荡,增添了空旷之感。“未恨十里陂”则表示诗人并未因路途遥远而感到遗憾,反而欣赏沿途景色。风过后,“檐铎语”和“炉烟迟”展现了静谧而闲适的氛围。

“新春碧瓦丽,古意乔木奇”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和古观的韵味,以及古树的奇特姿态。诗人对道人“黄冠见客喜”的描写,流露出其对超脱世俗的羡慕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此士定不羁”进一步肯定了道人的洒脱个性,而诗人自谦为“愧城中尘”,表示自己身处尘世纷扰,希望能像道人一样超脱。结尾两句“人间争夺丑,我亦寄枯棋”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的厌倦,以对弈的比喻寄托了淡泊名利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三)

转路山突兀,众山之所望。

懒融不下山,揖山会虚堂。

大空出盘嬉,小空时侍傍。

我游瞻铁凤,力尽随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淩风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发有霜。

过眼几浮烟,关身一禅床。

教我安心法,入鸟不乱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陇云亦堪寄,分作我归装。

好在窗前竹,伴师老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二)

高人买山隐,百万犹恨少。

客儿最省事,有屐一生了。

东庄良不遥,十里望缥缈。

萦纡并麦垄,翠浪四山绕。

先生滞鹿车,去程通凤沼。

暂来山泉上,思与飞云杳。

云北接云南,一径绝纷扰。

竹林怀风雨,目断极窈窈。

从来无世尘,相对真不挠。

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

先生嘱支郎,勿使斤斧夭。

终当乞一杖,险路扶吾老。

形式: 古风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一)

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形式: 古风

游南嶂同孙信道

遥瞻南嶂深复深,双崖与天藏太阴。

青鞋济胜不能懒,踏破积雪穷崎嵚。

空中朽树抱孤筱,无窍苍壁生横林。

孤禽三叫危石裂,欲返未返神萧森。

磴回忽然何处所,当面烟如翠蛟舞。

石门泄风无昼夜,古木截道藏雷雨。

丹丘赤城去几许,下视人间足尘土。

放身天地不自知,导以龙蛇翼熊虎。

山中异事记今晨,杖藜得道孙与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