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二)

高人买山隐,百万犹恨少。

客儿最省事,有屐一生了。

东庄良不遥,十里望缥缈。

萦纡并麦垄,翠浪四山绕。

先生滞鹿车,去程通凤沼。

暂来山泉上,思与飞云杳。

云北接云南,一径绝纷扰。

竹林怀风雨,目断极窈窈。

从来无世尘,相对真不挠。

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

先生嘱支郎,勿使斤斧夭。

终当乞一杖,险路扶吾老。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人买下山隐居,百万钱财仍嫌少。
游子生活简单,一双木屐伴他度过一生。
东边的庄园并不遥远,十里的路程望去如梦如幻。
田间小路蜿蜒交错,绿色的麦浪环绕四座青山。
先生乘坐简陋马车,行程却通向仙境般的凤沼。
他暂时来到山泉边,思绪随飞云飘渺无踪。
云朵北连南天,一条小径隔绝尘世喧嚣。
身处竹林,怀念风雨,目光所及尽是深远。
这里自古未染尘世纷扰,相对而坐,心境坦荡。
孩童们争夺土地,显露出未来的峥嵘。
先生叮嘱支郎,切勿让砍伐破坏了自然。
将来我定会乞求一根拐杖,助我走过崎岖山路,安度晚年。

注释

高人:指品德高尚的人。
买山:购置山地以隐居。
省事:简单生活。
屐:木屐。
遥:遥远。
缥缈:若隐若现。
萦纡:曲折。
翠浪:绿色的麦浪。
滞:停留。
凤沼:神话中的仙境。
杳:消失,远去。
纷扰:世俗的纷乱。
竹林:象征清静。
窈窈:深远。
世尘:世俗尘埃。
不挠:不受干扰。
头角:初露头角。
表表:明显,突出。
支郎:助手。
斤斧:砍伐工具。
乞:请求。
杖:拐杖。
险路:崎岖的道路。
扶:扶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人购置山林以求隐居的生活,他觉得百万之资仍嫌不足,显示出他对自然环境的极度珍视。诗人赞美了山景的优美,东庄虽不远,但十里的路程在绿色麦田和山峦翠色中显得如梦如幻。主人公乘坐简陋的鹿车,却心向清幽的凤沼之地,暂时停留山泉边,思绪飘渺与白云共舞。

诗中提到的山径远离尘嚣,竹林间风雨声中更显宁静,诗人感叹这里没有世俗纷扰,与高人相对,心境坦然。他还注意到山中幼竹生机勃勃,预示着未来的繁茂。最后,诗人提醒朋友支郎,要保护这片自然,不要随意砍伐,表达了对未来岁月中需要竹杖相伴,以便在险路上扶持自己老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化图景,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一)

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形式: 古风

游南嶂同孙信道

遥瞻南嶂深复深,双崖与天藏太阴。

青鞋济胜不能懒,踏破积雪穷崎嵚。

空中朽树抱孤筱,无窍苍壁生横林。

孤禽三叫危石裂,欲返未返神萧森。

磴回忽然何处所,当面烟如翠蛟舞。

石门泄风无昼夜,古木截道藏雷雨。

丹丘赤城去几许,下视人间足尘土。

放身天地不自知,导以龙蛇翼熊虎。

山中异事记今晨,杖藜得道孙与陈。

形式: 古风

游秦岩

秦岩昧旧闻,胜会非复常。

异哉五里秘,发此一日狂。

篝灯破大阴,拄杖入仙乡。

散途杨梅实,承磴菡萏房。

石液白瑶堕,泉气青霓翔。

度危心欲动,逢衍兴未央。

眩人黝谷深,覆我翠极长。

降登穷田垄,开阖到鞠场。

龙遮侧岸路,猫护高廪藏。

力士倒履空,应真俨成行。

碾缺神所吝,帐空仙莫量。

水鸣泬寥内,柱立森罗傍。

语闻受远响,力极生微阳。

梦中出小窦,立处忽大荒。

尘缘信深重,仙事岂渺茫。

灵武唐业开,湘滨耀文章。

望夷秦政坏,岭底畏祸殃。

隐显非士意,安危存国纲。

且复置此事,更将适何方。

赋诗意未惬,吾欲栖僧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紫逻洞

我不愿封万户侯,愿向紫逻从公游。

郓州溪堂虢州洞,未有退之诗可留。

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饱千霜节如此。

廊庙之具千金躯,底事便著山岩里。

蒲鞭挂壁一事无,环佩声中了朝晡。

祝融不到林深处,客至五月怀貂狐。

徇华大夫无此乐,从渠遮山用翠幕。

若问此间奇绝处,但道胸中有丘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