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二)

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

十五日已后,人间无水不朝东。

已前已后总拈却,到处乡谈各不同。

形式: 偈颂

翻译

在十五日之前,天上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转动。
过了十五日后,地面上的水流没有不向东流的。
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这些现象都被人们观察到,各地的乡间闲谈也因此各不相同。

注释

已前:指时间上的过去,即十五日之前。
拱北:指星星围绕北极运行。
已后:指时间上的未来,即十五日之后。
朝东:指水流的方向,通常指地球自转使得水向东方流动。
拈却:此处可能指观察或提及。
乡谈:乡村里的闲聊或民间说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安分庵主所作,名为《偈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十五日前后星象变化的观察,巧妙地表达了佛教中的禅理和哲学思考。

“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这里描绘的是农历每月十五日之前夜空星辰的景象。月亮在这个时期尚未圆满,夜晚星光灿烂,所有可见的星辰似乎都朝向北方。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可能暗示着心灵寻求方向的比喻。

“十五日已后,人间无水不朝东。”当月亮转圆之后,诗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去。这句话既可以解读为对自然规律的赞叹,也可能隐含着生命与时间流逝的哲思。

“已前已后总拈却,到处乡谈各不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象和人间百态的感慨。无论是在月亮未圆之前星辰向北,还是在月亮转圆之后河流朝东,每个人对于这些现象的解读都不同。这反映出诗人对世界多元化、个体差异性的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天文观察和自然界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深邃,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收录诗词(2)

安分庵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石门

凌晨走马过花后,先玩玉盆次石门。

细想张良烧断处,岩间伫立欲销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送陈伯宏归天台

平生江湖兴,欲住元无由。

一朝忽复来,飘然泛扁舟。

相将东南去,子独从之游。

倾盖荷相与,盏斝频劝酬。

危坐每长叹,经营出奇谋。

浩然天地间,愤气冲斗牛。

追陪文字饮,酣歌大开喉。

与君结深交,交朋情欲周。

会合元有时,妄意追陶刘。

每恨不久住,共此敝马裘。

西风彫梧桐,忽忽春复秋。

嗟余客中都,中夜怀百忧。

区区为贫仕,坐此徒穷愁。

我恨各南北,公乃遂所求。

天台亘雁荡,今为故乡游。

忽焉又分襟,凉风已飕飕。

可怜烟水阔,坐见群山幽。

音书有可寄,还解顾我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下瞿塘

去去如奔马,来来无尽船。

人心似江水,日夜向吴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曹将军

将军精悍姿,齿齿碎铁石。

在昔童稚中,但闻饱经术。

纵横骋柔翰,丹雘间金碧。

有司塞明诏,敝邑屈词伯。

芹香春水生,冠玉侍重席。

脱略章句陋,搜抉穷理窟。

未及文化成,其如王土窄。

丈夫报主愿,岂必蒙清秩。

苍然请去位,满面秋栗烈。

纠合熊虎群,旌旆扬广陌。

正当摩厉閒,一鼓拔勍敌。

屯兵沔水源,千里斧截截。

浩荡排烟旻,西极安屼嵲。

奈何国无人,腐儒秉旄钺。

赏予入私门,金汤授盗贼。

公时奋臂争,反遭献玉刖。

三军视马首,痛哭下天壁。

功成坐龃龉,愤怒须插戟。

中宵拔剑起,肃肃整劲翮。

吐气风云生,搴旗陷坚列。

贯穿死生地,蹀血天地黑。

势虽众寡悬,形未雌雄决。

路穷断首尾,众尽乃手格。

岂知龙虎逝,黯淡山川色。

百万尚震惊,呜呼死诸葛。

长城但自坏,千里痛稠结。

肉食无远谋,野史有直笔。

酒酣歌节士,皛皛霜日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