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路易,行路易,内外中间依本智。
本智无情法不生,无生即是入正理。
非色非心放一光,空里优昙显心地。
名为智,智为尊,心智通同达本源,万物同归不二门。
有非有兮理常存,无非无兮无有根。
未来诸佛亦如是,现在还同古世尊。
三世俱皆无别道,佛佛相授至今传。
这首诗歌咏的是禅宗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本体智慧的追求和信仰。开篇“行路易,行路易,内外中间依本智”透露出一种自信与从容,不为外界干扰而影响内心的平静,只依靠内在的智慧来指导行为。
紧接着,“本智无情法不生,无生即是入正理”表达了对“真如”或“实相”的追求,这是一种超越生死、情感和世间法则的最高境界。这里的“无生”意味着超脱于生死轮回。
“非色非心放一光,空里优昙显心地”则描绘了一种心灵状态,这个状态既非物质(色)也非精神(心),而是某种超越两者的光明。在这个空寂的境界中,心灵得以澄清显现。
“名为智,智为尊,心智通同达本源,万物同归不二门”强调了智慧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智慧可以达到的一种返璞归真、回归本源的状态。这里的“不二门”意味着一切众生最终都将走向同一条通往觉悟的道路。
“有非有兮理常存,无非无兮无有根”则是一种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理解,表达了即使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也有一种永恒不变的道理存在,而这种道理是没有根本的,无从追溯。
最后,“未来诸佛亦如是,现在还同古世尊。三世俱皆无别道,佛佛相授至今传”则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佛陀们修行之道的一种肯定和信仰。这表明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即所有时代的佛陀们所传承的是同一条觉悟之路。
整首诗通过这些禅宗哲学的表述,展现了一种对生命、宇宙、本质的深刻洞察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不详
外无他兮内无自,不动干戈契佛智。
通达佛道行非道,不舍凡夫有为事。
有为名相尽空华,无名无相出生死。
余有一大衣,非是世间绢。
众色染不著,晶晶如素练。
裁时不用刀,缝时不用线。
常持不离身,有人自不见。
三千世间遮寒暑,无情有情悉覆遍。
如来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
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
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
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
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
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
饶你六识喽啰汉,总成乞索儿。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
来去祇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
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
恶知识,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