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外无他兮内无自,不动干戈契佛智。
通达佛道行非道,不舍凡夫有为事。
有为名相尽空华,无名无相出生死。
这首诗歌颂的是佛家禅理,展现了高深莫测的佛法智慧。"外无他兮内无自"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消除个人的境界,这是修行者追求的目标。接着说"不动干戈契佛智",意思是不被世间纷争所扰,不被名利所动摇,而是直接契合佛法的最高智慧。
"通达佛道行非道"表明了对佛道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这种修行超越了一般的道德规范。"不舍凡夫有为事"则显示了虽然身处高深的禅理,但依然关注世间众生的命运,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
"有为名相尽空华"讲的是世间的一切名相、概念都是虚幻不实,如同空中的花朵一样。最后"无名无相出生死"则是说通过修行达到无我的境界,从而超越生死的轮回,获得解脱。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深邃的佛理思想,体现了作者对禅宗哲理的精通和个人内在修为的高峰。
不详
余有一大衣,非是世间绢。
众色染不著,晶晶如素练。
裁时不用刀,缝时不用线。
常持不离身,有人自不见。
三千世间遮寒暑,无情有情悉覆遍。
如来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
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
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
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
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
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
饶你六识喽啰汉,总成乞索儿。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
来去祇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
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
恶知识,将伊作,手力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无事失却心,走向门前觅。
借问旧知识,寂绝无踪迹。
却归堂上审思看,改却众生称心安。
不能出外求知识,自向家中入涅槃。
大丈夫,昔日有,今日无,家计破除尽,赎得一群奴。
奴婢有六人,一人有六口。
六六三十六,常随我前后。
我亦不拘伊,伊亦不敢走。
若道菩提难,菩提亦不难。
少欲知足毛头宽,远离财色神自安。
分明了见三涂苦,世上名闻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