岍山招游云龙山用东坡答吕梁仲屯田韵

黄楼嵯峨古彭门,云龙山下多烟村。

暇日招游恣登陟,壶榼不用燔鸡豚。

淮泗交流清浪驶,吕梁迅急黄河浑。

巉岩似腾北海蜃,巨嶂如起南溟鹍。

冈阜萦抱气尤王,洪波襟带势欲吞。

振衣绝顶俯平壤,川原环拱云龙尊。

古藤倒垂猿狖挂,怪石磥砢熊罴蹲。

青畴千顷水方退,高垄往往留潮痕。

禾根犹见集雁鹜,屋外直欲浮蛟鼋。

今年盛夏苦霪潦,茅檐白雨如翻盆。

水田坐看秋税减,寒谷惟待春风温。

城中居人尚安枕,万家鳞次炊烟昏。

兹山高旷足眺览,巍然放鹤亭孤存。

石磴逶迤古苔滑,苍枝诘曲老树髡。

黄茅冈头指遗迹,群羊仿佛眠云根。

山人已往坡老逝,空嗟岁月如涛奔。

残碑寂寞野烟罨,虚廓萧瑟寒云屯。

胜游凭吊增慨叹,不辞斗酒倾匏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云龙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过往历史的感慨。首句“黄楼嵯峨古彭门”,以黄楼为引子,点明地点,暗示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云龙山下多烟村”描绘出山脚下村落的宁静与祥和。

“暇日招游恣登陟,壶榼不用燔鸡豚”两句,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在闲暇时登山游玩的情景,无需繁琐的准备,体现出轻松自在的氛围。接下来,“淮泗交流清浪驶,吕梁迅急黄河浑”通过对比淮河与黄河的水流,展现了不同水域的动态美。

“巉岩似腾北海蜃,巨嶂如起南溟鹍”运用比喻,将山岩比作腾跃的海市蜃楼与巨嶂比作南溟中的鹍鸟,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壮观。随后,“冈阜萦抱气尤王,洪波襟带势欲吞”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峦的气势与磅礴。

“振衣绝顶俯平壤,川原环拱云龙尊”描绘了站在山顶俯瞰大地的壮阔景象,以及四周山川环绕的壮观。接下来,“古藤倒垂猿狖挂,怪石磥砢熊罴蹲”通过藤蔓与怪石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原始与野性之美。

“青畴千顷水方退,高垄往往留潮痕”描绘了退水后的田野景象,以及潮水留下的痕迹,富有生活气息。“禾根犹见集雁鹜,屋外直欲浮蛟鼋”则通过农作物与水生动物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今年盛夏苦霪潦,茅檐白雨如翻盆”描述了夏季暴雨的场景,表现出自然界的威力。“水田坐看秋税减,寒谷惟待春风温”则通过农事活动,反映了季节更替对生活的影响。

“城中居人尚安枕,万家鳞次炊烟昏”描绘了城市生活的平静与烟火气。“兹山高旷足眺览,巍然放鹤亭孤存”表达了对山中放鹤亭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石磴逶迤古苔滑,苍枝诘曲老树髡”通过石阶与老树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古老与沧桑。

“黄茅冈头指遗迹,群羊仿佛眠云根”描绘了山头的遗迹与羊群,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山人已往坡老逝,空嗟岁月如涛奔”表达了对过去人物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残碑寂寞野烟罨,虚廓萧瑟寒云屯”通过残碑与寒云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氛围。

最后,“胜游凭吊增慨叹,不辞斗酒倾匏樽”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览的感慨与满足,以及愿意再次饮酒畅谈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云龙山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1)

张廷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魏定野归柏乡

萧斋把臂足清欢,联句论文夜漏残。

杨柳旗亭偏送别,杏花村店尚馀寒。

莱衣爱日春方永,谢草关情梦未安。

无计留君倍惆怅,心随归骑过邯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赋得落日楼台一笛风

馀霞散漫晚烟浮,长笛风前响欲流。

几点鸦归远村树,一声人倚夕阳楼。

梅花早向江城落,杨柳曾传绝塞愁。

何似神仙骑鹤背,凌空吹彻万山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哭梁贡

秋风素旐听虞歌,月落空山叫夜乌。

堂上白头翻哭汝,膝前黄口已成孤。

魂依姜被霜华冷,肠断苏机血泪枯。

寄语闺中髽髻妇,茹哀还慰八旬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

登陟冈峦势磊嵬,经过涧壑水潆洄。

骑来天厩三千驷,蹋破秋云几万堆。

林外雕戈随豹尾,峰头黄伞傍龙媒。

从知蒐猎关戎政,载笔还须付马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