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的《泛海哭周耿西先生(其三)》。诗中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哀思与缅怀之情。
首联“海滨倡道狎齐盟,八十吞胡尚请缨”,描绘了友人周耿西先生虽年事已高,仍坚守道义,不畏强敌的形象。他如同海边的勇士,与同道结盟,即使到了八十岁高龄,仍勇敢地面对外来的威胁,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颔联“岂谓前脩贪赋鵩,翻教后进失鸣鹦”,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前句“前脩贪赋鵩”暗指那些追求名利、忽视道义的人,后句“翻教后进失鸣鹦”则赞扬周耿西先生的高尚品质,使得后来的学人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强调了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颈联“山藏玉笈千年在,阶长金茎百世赢”,进一步赞颂了周耿西先生的学问与品德。山中的玉笈象征着他的智慧与学识,历经千年仍然宝贵;阶上的金茎则比喻他的道德风范,赢得了百世的尊敬与传颂。
尾联“汉使若还求遗草,何妨海上答承明”,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珍视与怀念。如果未来的使者能够寻得周耿西先生的遗作,那么在海上与友人对话,分享其智慧与思想,也是一种美好的情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友人形象的描绘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誉,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