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送僧官还金山

惯到江心寺,三山想不逾。

隔波诸佛近,濒海一峰孤。

潮落钟声杳,龙归雨气苏。

汲泉通水府,乘月倒□壶。

远树浮空出,危樯骇浪俱。

衲迎新首座,人忆旧臞儒。

载酒时能否,谈诗麈在无。

遥怜汉楂在,此约未应渝。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明代符锡所作的《代送僧官还金山》诗,描绘了送僧官返回金山寺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联“惯到江心寺,三山想不逾”,诗人以“惯到”二字,点明了对江心寺的熟悉与亲近,而“三山想不逾”则暗示了对金山寺的向往与期待,营造了一种既熟悉又充满期待的情感氛围。

颔联“隔波诸佛近,濒海一峰孤”,通过“隔波”与“濒海”的对比,以及“诸佛近”与“一峰孤”的对比,展现了金山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既有众佛环绕的庄严,又有孤峰独立的静谧,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颈联“潮落钟声杳,龙归雨气苏”,描绘了潮水退去后,寺庙中钟声悠扬,仿佛与天地共鸣,而雨后的空气清新,如同龙归大海,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烘托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尾联“汲泉通水府,乘月倒□壶”,“汲泉”与“乘月”分别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水府”与“倒□壶”则寓意着心灵的洗涤与精神的升华。这一联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僧官回归的送别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道七表叔宰英德二十韵

伏雨燕山北,炎风庾岭南。

双凫仙令远,十室圣恩覃。

俗问车初下,情通理渐谙。

奸愚胥栉媷,枯槁待濡涵。

异石清如岱,寒泉酿胜柑。

移来妨损执,饮去少驱岚。

饱见韦编绝,空传水歃贪。

文章初发誉,风节雅何惭。

疏论留铨注,台评耻谏参。

老成终自别,公道竟谁谈。

逾觉丹心壮,应怜雪鬓鬖。

忠贞贤母愿,禄养大儒甘。

回首春经别,观光志夙耽。

暑惊秋潦净,蝉听夕阳酣。

客子情何极,尊公意可探。

鹏翔同未得,匏系独仍堪。

云搆需梁栋,□盘自梗楠。

飘零千古思,得失寸衷惔。

把袂还依阙,过门想驻骖。

前程父老问,挥手看云覃。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观瑞兰应教之作

兰出内家丛,瞻依礼殿东。

紫包凝瑞霭,翠盖倚帡幪。

露缀中霄近,盆联九畹空。

并花分采日,异蒂合香风。

造化恩私渥,华清雨气通。

炎氛亭午净,葱茜逼春融。

共说休祥夥,由知本实丰。

凤髦占玉树,龙种恊斯螽。

岐麦歌宁羡,连槐颂可同。

谬期神理察,益算等华嵩。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大司空西峰赵先生七十寿诗

国柱维天锡,由看福履并。

明良期不偶,台斗任非轻。

出入三朝旧,弥纶百度贞。

休休归雅量,籍籍仰鸿名。

拒拟投閒疏,能忘眷注情。

麟袍昭宠渥,泉石被光荣。

结社时分韵,寻山或出城。

堂因开绿野,会想肃耆英。

弧矢呈遐算,瀛仙降紫清。

觥筹供里宿,莺燕杂歌声。

厚德冥应报,多贤宦夙成。

晚生惭世讲,谣祝倚乡评。

□草还温相,心香表道卿。

圣明需至理,颙望答升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苏惟和宰贵溪

百里基元化,孰惟师帅贤。

故人豫章宰,两见动星躔。

农雨三春足,弦歌四邑传。

为民甘政拙,许国自心坚。

戎马方忧杞,仙凫适去燕。

五云何渤郁,快睹孝廉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