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图诗

水西绝境江左无,何君好事写作图。

良工意匠善盘礴,三峰涌出青芙蕖。

古木如龙半天耸,白云翩翩欲飞动。

桓彝庙前莎草长,遗民矶下溪流汹。

浮图隐隐林端起,知是山腰上方寺。

高阁五月秋霜寒,山僧坐阅人间世。

竹边幽径花丛丛,濯缨亭古连东峰。

赏溪渡口风浪歇,棹舟之子来相从。

我居山中二十载,披图一见心目骇。

昔来年少今白头,山色青青长不改。

何君何君尔好奇,涧阿与尔诛茅茨。

卷帘微雨对东郭,高咏谪仙云锦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名为《水西图诗》。诗中描绘了水西绝境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以及时间流转中的不变与变化。

首句“水西绝境江左无”,开篇即点明水西之地的独有与绝美,暗示其在地理上的独特性。接着,“何君好事写作图”引出题画之人,赞美其用心之作。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画面中的三峰、古木、白云、桓彝庙、浮图(佛塔)、高阁、竹径、濯缨亭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古木如龙半天耸,白云翩翩欲飞动”,运用比喻手法,将古木比作龙,生动地描绘了树木的高大挺拔;而“白云翩翩欲飞动”则赋予白云以动态感,展现了云彩的轻盈飘逸。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桓彝庙前莎草长,遗民矶下溪流汹”,通过历史遗迹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接下来,“浮图隐隐林端起,知是山腰上方寺”则将视线转向了佛塔,象征着精神的寄托与追求。

“高阁五月秋霜寒,山僧坐阅人间世”,描绘了高阁之上,山僧静坐,观照世间百态的情景,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超脱与智慧。最后,“竹边幽径花丛丛,濯缨亭古连东峰”,进一步展示了山水间的幽静与生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赏溪渡口风浪歇,棹舟之子来相从”,描绘了人们在溪边渡口欣赏美景,与自然亲近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我居山中二十载,披图一见心目骇”,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震撼感受,以及对水西绝境的深深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水西图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姑苏台歌

姑苏台上麋鹿游,吴江水映西山秋。

馆娃宫树迥不见,落日荷华今古愁。

何来豪客增楼橹,醉拥吴姬夜歌舞。

齐云易逐浮云空,鬼火三更照寒雨。

形式: 古风

忆昔行赠朱伯贤还会稽

忆昔相逢白门道,君方壮年我差少。

同乡异域心最亲,月夕风晨写怀抱。

南台御史能荐才,荐才先取文章好。

当时结交多俊髦,羡君独得声名早。

江城一别三十秋,我出匡徒君宦游。

甲兵满地音信断,越云楚水情悠悠。

今春钱塘忽相见,君未全衰我犹健。

探得囊中著述书,松斋晓日开新卷。

君承明诏入史局,我亦奏对延和殿。

秋深俱放还旧山,兼有赐金并赐燕。

君家云巢鉴湖曲,鲭鱼脍肥粳稻熟。

脱巾露顶松石间,如鹿如麋不羁束。

我歌此曲空复情,烈风荡海鸿冥冥。

世间富贵自可轻,且学清狂如贺生。

形式: 古风

阻风行

黄芦猎猎江浩浩,洪涛簸天昏复晓。

一日行舟两日留,上水风多下风少。

未出门时思远道,在路还思在家好。

坐看鸿雁去遥遥,却笑人生不如鸟。

形式: 古风

松云歌

境公开轩幽涧湄,青松白云相对宜。

朝看白云松上起,暮看白云松下归。

松云无情岂相恋,几度天风吹不散。

忽如眠鹤乔松巅,又似游龙挂松半。

月明仙侣下瑶台,翠葆素车空外来。

冰髯玉貌照山泽,停骖弭节相徘徊。

有时林间暂分隔,松自青青云自白。

若人定起閒怡情,倚槛无言山寂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