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云歌

境公开轩幽涧湄,青松白云相对宜。

朝看白云松上起,暮看白云松下归。

松云无情岂相恋,几度天风吹不散。

忽如眠鹤乔松巅,又似游龙挂松半。

月明仙侣下瑶台,翠葆素车空外来。

冰髯玉貌照山泽,停骖弭节相徘徊。

有时林间暂分隔,松自青青云自白。

若人定起閒怡情,倚槛无言山寂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松云歌》由明代诗人释宗泐所作,描绘了松与云之间和谐而神秘的互动。诗中以“境公开轩幽涧湄,青松白云相对宜”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自然环境,青松与白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

接着,“朝看白云松上起,暮看白云松下归”,诗人细腻地捕捉了时间的流转,通过日出日落的交替,展现了云与松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的交流。云在松的枝头升起,又在傍晚时分回归,这种动态的美,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

“松云无情岂相恋,几度天风吹不散”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松与云以情感,但又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基于情感的依恋,而是自然法则下的和谐共存。即使面对天风的吹拂,它们依然保持着各自的形态,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平静与超然境界的象征。

“忽如眠鹤乔松巅,又似游龙挂松半”则进一步描绘了云在松树上的不同姿态,如同鹤立于高枝,又如龙悬挂于半空,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展现了云与松之间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美感。

“月明仙侣下瑶台,翠葆素车空外来”将画面转向夜晚,月光下的仙人仿佛从瑶台降临,乘坐着翠绿的车驾,从远方而来,这一场景充满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冰髯玉貌照山泽,停骖弭节相徘徊”描绘了仙人或仙侣的外貌特征,以及他们在山泽间驻足徘徊的情景,冰髯玉貌不仅美化了仙人的形象,也暗示了他们超凡脱俗的气质。

“有时林间暂分隔,松自青青云自白”表现了云与松之间短暂的分离,但各自保持本色,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若人定起閒怡情,倚槛无言山寂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倚靠栏杆,静静地欣赏着山间的寂静,这种心境与前文描绘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松与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墨竹行

平生不识云心子,墨妙通神有如此。

眼中何处修竹林,湘水边头烟雨里。

长林蔽亏天为阴,鹧鸪啼断江沉沉。

六月南风昼不热,人家住在丛篁深。

九疑山带苍梧野,翩翩帝子云中下。

凤鸾飞舞虬龙骧,羽葆鬖髾翠堪把。

我昔曾行赏溪曲,两岸波光漾寒绿。

万玉森森一径遥,溪口清阴到山麓。

今朝看图政自怜,画图身世俱茫然。

云心骨化丹阳土,吁嗟墨妙何人传。

形式: 古风

题张孟兼太常白石山房图

浦江先生张太常,白石山下开山房。

读书养亲不下堂,青山自高溪自长。

一从攀龙上天阙,山中十年春草歇。

夜飞清梦到山房,堂上双亲已华发。

孙卿颇擅丹青好,为写新图慰怀抱。

秋云半掩草斋寒,白鹤不归松树老。

我见新图忆旧山,石梁垂瀑萝阴閒。

金华赤城咫尺间,何日拂衣从此还。

形式: 古风

墨竹歌(其一)

房山高侯爱写竹,一埽生绡数十幅。

风影翩翩此两枝,湘君遗佩湘江曲。

兵戈十年翻地轴,零落残纨如断玉。

晴轩试挂惊老目,素壁清飙拂寒绿。

形式: 古风

墨竹歌(其二)

魏公文章妙天下,世称善书兼善画。

松雪高斋秋气清,照眼琅玕入模写。

一竿秀出何潇洒,美人独立疏而野。

九疑云老楚江寒,翠盖临风为谁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