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向潇湘我向秦

我望秦关方整驾,子如湘水欲登舟。

马嘶山坞谁家宿,缆系江枫何处留。

垄上耕随残月去,日边帆带落霞收。

灞陵古恨骚人意,歌向樽前不易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友人在分别之际的场景,一人驾车前往秦地,一人乘舟前往潇湘,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我望秦关方整驾,子如湘水欲登舟”,以直接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两位朋友即将分别的情景。驾车者正准备启程前往遥远的秦地,而乘舟者则即将踏上前往潇湘的旅程。这一对比不仅突出了空间上的距离,也暗示了两人命运的不同轨迹。

颔联“马嘶山坞谁家宿,缆系江枫何处留”,通过马嘶声和江边的枫树,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马匹在山间小路嘶鸣,似乎在为即将离开的朋友送行;而江边的枫树则象征着离别后朋友的停留之处,留下了深深的思念。

颈联“垄上耕随残月去,日边帆带落霞收”,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旅途的漫长。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随着残月消失在远方,而远处的帆船则在夕阳的映照下缓缓前行,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蕴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回忆。

尾联“灞陵古恨骚人意,歌向樽前不易酬”,引用了“灞陵”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离别时情感的共鸣。尽管歌声在酒樽前难以表达全部的情感,但这种离别之情却如同古代骚人的哀怨,深深刻在心中,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往的怀念,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寄朱广微

两官本是好吟翁,云出山来鹤入笼。

记得僧轩閒坐否,无人到处水边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答白云之句(其一)

我是白云云是我,自知云我不须分。

时人若问山翁意,看取山头一片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答白云之句(其二)

朝共白云行,暮共白云归。

眠时云亦眠,以云为寝衣。

白云白云常在身,有时忽共白云分。

君看天外逍遥物,便是山翁身上云。

形式: 古风

菊花

为汝花中开最孤,诗翁何惜屡提壶。

却应有意酬青眼,浑似倾心向白须。

击铜钵时吟更好,掷金钱后醉相娱。

杨妃只有黄裙在,且问风霜留得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