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许夜来初不觉也

晓来眼界忽然新,一色琼瑶与烂银。

人事乖时空请祷,天心回后只逡巡。

不教三白孤残腊,要与千家作好春。

宿麦连云虽入望,路傍犹有翳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清晨醒来眼前景象焕然一新,满眼都是洁白如玉和银子般的景色。
人间事务不如意时只能祈求上苍,等到天意回转,也只是短暂的停留。
不让冬雪独占残年,我要为千万家带来新春的温暖。
连片的熟麦如同云海,虽然壮观,路边仍有衣衫褴褛的人们。

注释

晓来:清晨。
眼界:视野。
琼瑶:洁白如玉的美玉。
烂银:银子般的光泽。
空请祷:徒然祈求。
天心:天意。
逡巡:短暂停留。
三白:冬雪。
孤残腊:残冬。
好春:新春。
宿麦:熟麦。
连云:连成一片像云海。
入望:映入眼帘。
路傍:路边。
翳桑人:衣衫褴褛的人。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虞俦的《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许夜来初不觉也》描绘了清晨起来时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诗人用“琼瑶”和“烂银”来形容雪景的洁白无瑕,犹如美玉和白银般明亮耀眼。他感慨人事变迁无常,只能通过祈祷来寄托对命运的期待,希望上天能回心转意,带来好运。

诗人表达出对新春的期盼,不愿让这场大雪成为残冬的象征,而是希望它能为千家万户带来生机勃勃的春天。最后一句“宿麦连云虽入望,路傍犹有翳桑人”,暗示虽然广袤田野的麦苗被雪覆盖,但路边仍有生活艰辛的人们,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寓含哲理,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初六日抵仪真廨舍次日即出护使客天气严寒里河冰合有厚一二尺者打冻峻急不免取山路径走都梁

王式当年本不来,那堪岁晚犯尘埃。

淮分南北谁为梗,路适东西意自哀。

锦缆千艘分玉帛,冰河万处碎琼瑰。

只消一夜东风力,一一船头尽拨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十六日云气薄阴晚有雨微甚夜间颇凉恐明日未必有雨也

谁与天公沃亢阳,洒尘微雨仅毫芒。

只忧南亩频年旱,敢爱北窗通夕凉。

何物兴云须蜴蜥,几时舞野定商羊。

会当直入雷霆室,戏掉狂车下大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月到南坡

触眼嗟黄落,凭高接翠微。

幽禽私自语,寒蝶晚相依。

醉熟风吹帽,愁生带减围。

功名竟何许,尊酒莫相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万侍郎母夫人挽诗

闺壸高风在,乡闾美事传。

宁须伯仁长,更觉寿昌贤。

禄养酬初志,恩封慰暮年。

侍郎官已贵,遽返阆昆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