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从狩龙山因登牛首山访佛窟寺胡学士有诗是日仆以病不及行想像佳游辄用次韵三首(其三)

寺外幽岩石径斜,岩中开士似丹霞。

心涵水月空诸法,坐对寒崖落一花。

清夜潮音翻贝叶,常时云气护袈裟。

匆匆遥望知难觅,归骑联翩拥翠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佛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的生活与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句“寺外幽岩石径斜”,描绘了通往寺庙的小径蜿蜒曲折,隐于幽静的岩石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岩中开士似丹霞”一句,将僧侣比作岩中的丹霞,既突出了僧侣的隐逸生活,也暗示了他们如同自然中的一抹色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心涵水月空诸法,坐对寒崖落一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意境。僧侣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水面映照着明月,超脱世俗,空灵自在;面对寒冷的山崖,却能欣赏到一朵花的凋零,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清夜潮音翻贝叶,常时云气护袈裟”则展现了夜晚寺庙的静谧与神秘。潮音翻动贝叶,仿佛是古老经文的低语,而常时的云气则像是守护着僧侣的袈裟,赋予了这份静谧以生命力。

最后,“匆匆遥望知难觅,归骑联翩拥翠华”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临此景的遗憾,以及对这美好景象的深深向往。归途中,马蹄声声,翠绿的山色环绕,更添了几分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僧侣生活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同金谕德踏雪出长安街金坠马在告不及往问明旦奉简

云映都城一色妍,暮街骑马共翩翩。

初当分手回丝鞚,惊看翻身坠锦鞯。

鸣佩纷趋天阙下,闻钟独卧晓窗前。

平戎万里随龙驭,意气能无叹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吴中书所蓄徐御史写梅

清江先生如玉雪,旧种寒梅今满庭。

閒时抚树得籀法,残岁开花映壁经。

凤沼香云隔尘滓,霜台白笔写神形。

朝回何逊谁相问,定在金陵竹叶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别用之后其夕闻尚留江上赋此奉柬

日出高城啼曙乌,城边风色柳疏疏。

关河岁晏侵冰雪,客子天寒叹道途。

明旦乘潮应鼓枻,谁家烧烛且倾壶。

平生未解伤离别,却掩衡门坐郁纡。

形式: 七言律诗

赠梁本之(其一)

渺茫何处望泸州,已拜除书去不留。

七十慈闱双别泪,五千蜀道一孤舟。

皆传远邑民情好,亲见诸生礼数优。

到日平安寄鱼素,殷勤先慰倚门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