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王叔明溪南醉归诗

荆南山前花满溪,山空独有春风知。

春风几度吹花落,溪上花飞春亦归。

溪女歌残桃叶渡,相思几绿江南树。

思君欲济川无梁,千片桃花溪路长。

春风桃李秋空月,人生易得头如雪。

万里才看北雁来,一樽又与东风别。

对酒当歌秋月明,摘花酿酒春杯冽。

溪翁不见草堂閒,无限春光付啼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名为《追和王叔明溪南醉归诗》。诗中描绘了荆南山前溪水边的春景,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荆南山前花满溪”,以“满”字生动地展现了春天花开的繁盛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生机勃勃的基调。接着,“山空独有春风知”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春风吹过山林,赋予了春风以生命,仿佛它能感知万物的变化。

“春风几度吹花落,溪上花飞春亦归”两句,通过春风与花的互动,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主题。花开花落,春去春回,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溪女歌残桃叶渡,相思几绿江南树”两句,将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通过溪边女子的歌声和江南绿树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里的“桃叶渡”可能是指一个地点或象征某种情感的寄托,而“绿江南树”则进一步渲染了思念之情的浓郁。

“思君欲济川无梁,千片桃花溪路长”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想要跨越江河,却找不到桥梁,象征着情感的难以逾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春风桃李秋空月,人生易得头如雪”两句,将春日的桃李与秋夜的明月进行对比,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春日的繁华终将化为秋夜的寂静,正如人的一生,从青丝到白发,充满了变化与无常。

“万里才看北雁来,一樽又与东风别”两句,通过北雁南飞和与东风的告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北雁的迁徙代表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而与东风的告别,则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

“对酒当歌秋月明,摘花酿酒春杯冽”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月饮酒赋诗、春日摘花酿酒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不仅享受着自然的美好,也借酒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溪翁不见草堂閒,无限春光付啼鴂”两句,以溪边老翁的形象,反衬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老翁的“草堂閒”与诗人的“无限春光”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怀念。文徵明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感怀

历服明堂次第成,汉廷行致鲁诸生。

周南留滞宁非命,江左优游漫策名。

四海秋风双鬓短,百年飞鸟一身轻。

楼高不碍登临目,直北青云是玉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金陵中秋

雨晴秋色满长安,月贯黄云百宝团。

见说清光天下共,不图今夜客中看。

天垂紫禁星河淡,江绕金城风露寒。

吹断碧箫丹桂发,玉人何处倚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不寐

欹枕数寒更,漫漫不能旦。

天寒鸡再号,灯昏鼠窥案。

药垆火已微,群儿睡方鼾。

清风自何来,泠然动虚幔。

病眼苦不眠,循床发遐叹。

人世百年短,吾生已强半。

况此贫贱躯,时为小儿玩。

一卧五经旬,形消发垂灿。

神情日以摧,志业交凌乱。

岂不怀明时,流光榻中换。

平生二三友,雅志在霄汉。

下寿曾不满,半逐浮云散。

感此念微名,悠悠何足羡。

明月度孤音,霜华满庭院。

形式: 古风

病中(其一)

久病生虮虱,搔头有雪霜。

自怜身蹇劣,渐与老相将。

拥榻衾裯薄,挑灯刻漏长。

意衰神亦倦,心事转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