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不寐》,是明代文徵明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欹枕数寒更,漫漫不能旦”,写出了诗人倚着枕头,数着夜晚的更次,时间仿佛停滞,黎明遥不可及,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接下来,“天寒鸡再号,灯昏鼠窥案”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和室内生活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深人静、环境凄冷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敏感。
“药垆火已微,群儿睡方鼾”描绘了诗人周围环境的冷清与寂静,与他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而“清风自何来,泠然动虚幔”则借清风的轻拂,表达了诗人对某种超脱之感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病眼苦不眠,循床发遐叹”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难以入眠,思绪万千,发出深深的叹息。接着,“人世百年短,吾生已强半”感叹人生短暂,自己已度过大半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况此贫贱躯,时为小儿玩”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自己贫贱身世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讽刺。接下来,“一卧五经旬,形消发垂灿”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卧病在床,身体日渐消瘦,头发却依然闪耀着光芒,象征着精神的坚韧与不屈。
“神情日以摧,志业交凌乱”表达了诗人面对疾病与生活困境,精神逐渐崩溃,志向与事业也变得混乱无序。最后,“岂不怀明时,流光榻中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盛世的向往,但又无奈于时光流逝,无法改变现状。
“平生二三友,雅志在霄汉”回忆了诗人一生中的挚友,他们的高远志向如同飞向天空的鸿鹄,令人敬仰。然而,“下寿曾不满,半逐浮云散”指出这些朋友有的已经离世,生命如浮云般短暂,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与哀伤。
“感此念微名,悠悠何足羡”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微小名声的感慨,认为这并不值得羡慕。最后一句“明月度孤音,霜华满庭院”以明月的孤寂之声和霜花的满地铺陈,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宁静的意境,呼应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友情、时光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