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愁初觉,惺忪意已通。

冷清无处觅,攒簇有时同。

黯黯春僝僽,沈沈夜朦胧。

流传江鲍体,赋咏总难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愁”为主题,描绘了愁绪从初觉到弥漫的过程,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愁绪的深沉与复杂。

首句“隐约愁初觉”,以“隐约”二字开篇,暗示愁绪的萌芽阶段,如同晨雾初起,尚未完全显现,却已能感知其存在。接着,“惺忪意已通”一句,进一步描述了愁绪逐渐清晰,仿佛从朦胧中苏醒,与内心产生了共鸣。这种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觉醒过程。

“冷清无处觅,攒簇有时同”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愁绪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前句“冷清无处觅”形容愁绪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孤独,难以寻觅其踪迹;后句“攒簇有时同”则展示了愁绪在特定情境下聚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周围的一切。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对愁绪本质的理解。

“黯黯春僝僽,沈沈夜朦胧”两句,分别从季节和时间的角度,进一步渲染愁绪的氛围。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笔下,却因愁绪的笼罩而变得黯淡无光;夜晚的朦胧,更是愁绪蔓延的背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迷。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也强化了愁绪的感染力。

最后,“流传江鲍体,赋咏总难工”两句,既是对前文愁绪描绘的一种总结,也是对诗歌艺术的反思。江鲍体,指的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雅致风格,这里暗指诗人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愁绪,但又感叹于创作的难度。这不仅是对个人技艺的谦逊自省,也是对诗歌艺术普遍挑战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愁绪的细腻描绘和多层次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愁绪的沉重,又能体会到诗人对情感表达的深思熟虑。

收录诗词(263)

李希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亭有怀王抚州秦曲靖

不道登临忆别离,春悲还更比秋悲。

山川信美非吾土,丧乱相仍复几时。

渐觉衣冠人事尽,应怜疾病报书迟。

圣朝坐论须才杰,流落江湖恐未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暮忆

岁华摇落竟谁知,书剑风尘未有期。

旧国春生题扇外,高城别记剪灯时。

支持薄闷寒犹在,点缀轻阴晚更宜。

浪费才情工艳体,不嫌消瘦到琼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怀归

手栽松竹已成围,旧日池台有是非。

避地岁时殊未晚,经年消息故应稀。

春寒驿路桃花发,暮雨江楼燕子飞。

惭愧故人供药物,几回题札寄当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别李梅庵同年

客里招寻许更过,城南花药讨春多。

悲欢离合有如此,历落嵚奇无奈何。

四海与君同意气,百年相见苦蹉跎。

买山旧约终须践,拟脱朝衣制芰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