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主人石笋

西园罢宴游,东阁念林丘。

特减花边峭,来添竹里幽。

忆过阳朔见,曾记大湖求。

从此频吟绕,归山意亦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西园宴会结束后静默,东阁思绪飘向山林间。
特意减少了赏花的峭壁之旅,转而增添了竹林中的清幽探寻。
回忆起经过阳朔的所见,还记得在大湖边的探寻经历。
从此频繁地在这些回忆中吟诵,归隐山林的心愿也得以平息。

注释

西园:指西部的园林,可能是宴会举行的地点。
罢宴游:宴会结束,游乐停止。
东阁:东边的楼阁,代指诗人所处或思考的地方。
林丘:树木覆盖的小山,这里泛指自然山水。
特减:特别减少,有意避开。
花边峭:花丛旁边的险峻之地,可能指赏花时攀爬的陡峭路径。
来添:转而去增加,改变方向去寻找。
竹里幽:竹林深处的幽静。
忆过:回忆曾经路过。
阳朔:地名,在广西,以山水美景著称。
见:所见的风景。
曾记:还记得。
大湖求:在大湖周边的探索或寻求。
从此:从这以后。
频吟绕:频繁地围绕这些记忆吟诗。
归山:回归山林,比喻隐居。
意亦休:心愿得到满足,心情平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情感流露和心境变化。开篇“西园罢宴游,东阁念林丘”表达了对已经结束的宴会的回忆以及对远方山林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

接着,“特减花边峭,来添竹里幽”则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景象,可能是指某个季节的变化,花朵不再鲜艳,而竹林却变得更加幽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忆过阳朔见,曾记大湖求”中,诗人回忆起曾经经过的风景名胜,如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透露出对于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探索。

最后,“从此频吟绕,归山意亦休”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之后,对于大自然的深深赞叹,以及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满足,似乎已经准备好要回到自己的山中去,结束了外出游历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内省。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谢兴公上人寄山水簇子

半幅古潺颜,看来心意闲。

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

巘暮疑啼狖,松深认掩关。

知君远相惠,免我忆归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谢孙郎中寄示

一念禅馀味国风,早因持论偶名公。

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绳琢静闻罤象外,是非闲见寂寥中。

时来日往缘真趣,不觉秋江度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谢西川可准上人远寄诗集

匡社经行外,沃洲禅宴馀。

吾师还继此,后辈复何如。

江上传风雅,静中时卷舒。

堪随乐天集,共伴白芙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谢武陵徐巡官远寄五七字诗集

五字才将七字争,为君聊敢试悬衡。

鼎湖菡萏摇金影,蓬岛鸾皇舞翠声。

还是灵龟巢得稳,要须仙子驾方行。

两边珍重遥相惠,何夕灯前尽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