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嗟吁寡闻道,当事力靡胜。

坐无涵养功,忧乐苦缠萦。

时当拂逆来,浅中每怦怦。

虽无得失较,不免宠辱惊。

有客款我堂,慰言极慇诚。

上探元化理,中述圣哲情。

谓予子有得,悄悄疑未平。

谓予子无得,谅子心地清。

丈夫志远猷,雅量包沧溟。

公论定身后,琐琐焉足争。

我起拜谢客,如醉寐得醒。

一洗芥带胸,烈日消春冰。

佩服金玉言,优游毕馀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拟古二十七首(其二十六)》,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起伏、世事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嗟吁寡闻道,当事力靡胜”,感叹自己见识有限,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感到力不从心。接着,“坐无涵养功,忧乐苦缠萦”两句,指出自己缺乏内心的修养,因此在忧愁与快乐之间挣扎不已。

“时当拂逆来,浅中每怦怦”描绘了在逆境中内心的波动,即使没有明显的得失比较,也难免会因外界的荣辱而感到震惊。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沉沦,而是期待着“有客款我堂,慰言极慇诚”。一位来访的客人以真诚的话语给予安慰,让诗人感到温暖和鼓舞。

接下来,“上探元化理,中述圣哲情”表明客人不仅关心诗人的个人感受,更引导他思考宇宙的真理和圣贤的精神境界。客人对诗人的评价既包含肯定,也带有疑问,似乎在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否真正有所领悟。

“谓予子有得,悄悄疑未平;谓予子无得,谅子心地清”这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客人对诗人的内心状态的复杂看法。一方面认为诗人有所收获,但又有所保留;另一方面则相信诗人心地纯净,值得信任。

最后,“丈夫志远猷,雅量包沧溟”强调了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客人的话让诗人认识到,无论生前的得失如何,最终会被公正的历史评价所定论,不必过于计较眼前的琐碎。

“我起拜谢客,如醉寐得醒”描述了诗人被客人的言论唤醒,从迷茫中苏醒过来。“一洗芥带胸,烈日消春冰”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解脱与释放,如同冰雪在烈日下融化,心灵得到了净化。

“佩服金玉言,优游毕馀生”则是诗人对客人的感激之情的体现,表示将铭记客人的教诲,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度过余生。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客人的对话,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过程。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二十七首(其二十七)

我有五亩宅,迢迢东海隅。

有屋盈百椽,有芋亦数区。

曲栏接芳榭,脩竹俯清渠。

过门无俗宾,接席皆文儒。

别来岁星周,惆怅恒郁纡。

岂惟负风月,猿鹤皆怨吁。

白云何英英,招邀与之俱。

誓将返吾辕,归读先人书。

达人委元化,出处无定拘。

命运既已然,徘徊将何如。

形式: 古风

翰林院敬一亭落成恭和御制

宸章丽贞刻,翼宠见兹堂。

吾皇熙圣学,文理何密详。

天德穆而纯,无少嗜好妨。

大哉敬一功,勋华卓相望。

乾坤际熙皞,一德属明良。

甄陶仰圣谟,报称当无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两松

两松谁移来,眼底生突兀。

故人知我意,惠与百金值。

其高馀二寻,其荫可数席。

根柯大如盎,谓是两世物。

当其初移时,至费百夫力。

舁载劳车舟,经从破垣壁。

我初疑其艰,不任迁徙厄。

培根致其深,壅土致其密。

其上维长绠,其下镇巨石。

迩来当炎熇,高架障赤日。

园丁苦奔命,灌溉靡敢佚。

初时逮今兹,蓂荚亦屡易。

天泽与人为,并至两无失。

生意微发舒,濯濯吐嫩碧。

已见抽新芽,相将结佳实。

幽胜增草堂,磊落压群植。

浮生靡长世,贞干乃阅历。

讵知百年后,谁主亦谁客。

大观眇宇宙,玄悟等空色。

因歌两松诗,一笑聊自释。

形式: 古风

使郢过比干祠

孤坟郁嵯峨,屹立古道右。

危祠亦虚敞,绰楔出疏柳。

使节偶经过,一步一稽首。

仰瞻义烈姿,千载尚不朽。

忆当商季时,忠佞杂纷揉。

君道固匪臧,臣职甘就剖。

虽无心七窍,实有血三斗。

皇天表忠赤,并示百代后。

兹坟不数仞,嵩华等高厚。

畜君义何尤,戮谏邦必覆。

古训炳日星,芳名垂宇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