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松

两松谁移来,眼底生突兀。

故人知我意,惠与百金值。

其高馀二寻,其荫可数席。

根柯大如盎,谓是两世物。

当其初移时,至费百夫力。

舁载劳车舟,经从破垣壁。

我初疑其艰,不任迁徙厄。

培根致其深,壅土致其密。

其上维长绠,其下镇巨石。

迩来当炎熇,高架障赤日。

园丁苦奔命,灌溉靡敢佚。

初时逮今兹,蓂荚亦屡易。

天泽与人为,并至两无失。

生意微发舒,濯濯吐嫩碧。

已见抽新芽,相将结佳实。

幽胜增草堂,磊落压群植。

浮生靡长世,贞干乃阅历。

讵知百年后,谁主亦谁客。

大观眇宇宙,玄悟等空色。

因歌两松诗,一笑聊自释。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两株历经沧桑的老松树,它们在园中屹立,见证着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树从移植到生长的过程,以及它对环境的适应与贡献。诗中不仅赞颂了松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质,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开篇即以“两松谁移来”引出主题,随后描述了松树在园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眼底生突兀”、“惠与百金值”,形象地表现了松树的珍贵与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其高馀二寻,其荫可数席”等句,描绘了松树的高大与茂盛,以及它为人们提供的阴凉。

进一步,诗中详细叙述了松树从移植到成长的过程,包括“舁载劳车舟,经从破垣壁”的艰辛,以及“培根致其深,壅土致其密”的细心照料。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松树生命力的赞美,“生意微发舒,濯濯吐嫩碧”,生动地描绘了松树在炎夏中依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通过“已见抽新芽,相将结佳实”预示了松树未来的繁茂与丰收。

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宇宙与人生的终极问题,“大观眇宇宙,玄悟等空色”,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因歌两松诗,一笑聊自释”,诗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心中的疑惑与困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更是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关系的哲学思考,充满了深邃的意境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使郢过比干祠

孤坟郁嵯峨,屹立古道右。

危祠亦虚敞,绰楔出疏柳。

使节偶经过,一步一稽首。

仰瞻义烈姿,千载尚不朽。

忆当商季时,忠佞杂纷揉。

君道固匪臧,臣职甘就剖。

虽无心七窍,实有血三斗。

皇天表忠赤,并示百代后。

兹坟不数仞,嵩华等高厚。

畜君义何尤,戮谏邦必覆。

古训炳日星,芳名垂宇宙。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一)诸葛武侯

堂堂诸葛公,道本伊吕匹。

方其未遇时,龙卧泯渊嘿。

一朝感时奋,变化乃莫测。

恢复信本志,为汉誓讨贼。

大义凛照揭,乾坤为开辟。

指挥动风云,忠诚贯金石。

士生三代后,闻见渐卑溺。

公也真天人,正气泰华敌。

升平礼乐具,抢攘兵革日。

抱负郁未施,永为后人惜。

公神在天壤,万古终不没。

再歌出师表,敛衽三叹息。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二)庞德公

庞公大隐流,世利迥莫干。

身如野鹤矫,心与浮云閒。

刺史不能致,候谒陇亩间。

夫耕妻出馌,相对尝怡颜。

富贵得几何,忧患来无端。

善哉至人训,遗子独以安。

鹿门何高高,遂志终盘桓。

避世深复深,采药遂不还。

惟有遗迹存,高风照人寰。

形式: 古风

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三)羊太傅

太傅古遗爱,德义孚远迩。

亶有儒者风,不作狙诈计。

张皇师旅间,裘带自容与。

敌国感其惠,何止挟纩士。

圣贤有不为,不以天下利。

不杀一不辜,不行一不义。

推公心所存,或也其可企。

公绩多汉沔,爱戴极翁稚。

公卒邦人悲,走哭空里市。

岘山日巉巉,汉水日瀰瀰。

思公不可作,反袂拭清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