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花里美人

芳蹊杨柳转青青。柳上有啼莺。

玉骢喜向花中度,过红墙、又到红亭。

芍药阶前,蘼芜架畔,依约有人行。

蓦然闻唤小红声。清滑又分明。

芙蓉带露桃含雨,同一般、艳丽轻盈。

风曳裙回,云添鬓重,妆点可怜生。

形式:

鉴赏

这首《一丛花·花里美人》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饶芝祥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花间美人的生动画面。

开篇“芳蹊杨柳转青青”,以杨柳的青青之色渲染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为整个场景铺垫了温暖而充满生机的背景。接着,“柳上有啼莺”一句,通过莺鸟的啼鸣,增添了几分春日的活泼与灵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

“玉骢喜向花中度,过红墙、又到红亭。”诗人巧妙地将马匹与红墙、红亭结合,不仅展现了马匹的灵动与主人的雅致,也暗示了美人所在之处的华美与神秘。接下来,“芍药阶前,蘼芜架畔,依约有人行。”通过芍药与蘼芜这两种花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繁花似锦,也暗示了美人的存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气息。

“蓦然闻唤小红声。清滑又分明。”这一句通过唤声的描绘,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同时也让读者对“小红”这一角色产生了好奇。最后,“芙蓉带露桃含雨,同一般、艳丽轻盈。”将芙蓉与桃花的美丽与湿润相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象征着美人的娇艳与柔情。

“风曳裙回,云添鬓重,妆点可怜生。”这几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描绘了美人在风中轻盈转身,云雾般的发丝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妆容精致,如同画中人一般,令人怜爱不已。

整首词以花为媒介,巧妙地将美人融入其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幅春日花间美人的动人画卷,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收录诗词(29)

饶芝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光绪十一年(1885) 贡生,不久中举人,十五年考授内阁中书。二十年成进士,选授编修。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芝祥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逃至西安。宣统三年(1911) 四川爆发保路风潮,芝祥上疏请撤总督赵尔丰,但未被采纳,后调任贵州铜仁知府。赴任途中,辛亥革命爆发。次年,抑郁病逝于南昌

  • 号:占斋
  • 籍贯:江西南城县
  • 生卒年:1861一1912

相关古诗词

消息.思春

银叶烧残,金徽按罢,东风谁主。

断梨云、泪沾兰露,早也无情绪。

依稀记得,年时风景,无数蜂喧蝶舞。

竟等閒、孤负芳华,只剩轻寒细雨。

待将旧恨,从今抛却,都与他人拾取。

蜡尽灰温,蚕僵丝在,已去仍还住。

传柑时节,觞阑天气,一味閒猜浪语。

空倚遍、阑干十二,番风细数。

形式:

一剪梅.抚梅

绛里仙人白玉环。香满人间。春满人间。

朱禽窗外影檀栾。身是巫山。梦是孤山。

一枝何日到江南。倚遍阑干。数遍阑干。

笛声吹过玉门关。只见春还。不见人还。

形式:

踏莎行.踏青

挑菜时情,拣花风妒。幺禽唤起芳侣。

钿车初出阖闾城,绣鞋便上真娘墓。

翠袖分携,红情共诉。冶游生怕春将暮。

归来已是日昏黄,夜深犹梦蘼芜路。

形式:

绿意.采桑

轻寒轻暖,正柔条苍翠,披拂林薮。

只见携篮,了角鸦鬟,来到绿杨巷口。

闹蛾扑蝶浑閒事,早又是、饲蚕时候。

问当年、陌上罗敷,风景依稀似否。

一捻春尖纤小,筠筐携在手。半掩红袖。

露滴蓉裳,雨打荷囊,不管枝新叶旧。

唱歌声出红墙外,恍惚是、催桑老妇。

且辛勤、候过三眠,再酌去年葚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