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奉和诸真有待无待篇》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其内容深邃,探讨了“有待”与“无待”的哲学思想。
首句“翔龙曜金景,灵旗逗珠树”,以翔龙在金色光辉中翱翔,灵旗在珠树间飘动的景象,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接着,“廓落兆里遥,和飔蔼然度”,描绘出广阔的天地间,和煦的微风缓缓吹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有待不即来,无待来何遽”,这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等待的事物是否真的会到来?如果等待,又是否会过于急切?紧接着,“无待有待间,或来仍或去”,指出在等待与不等待之间,事物可能或不来,或离去,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
“强作无待观,内深有待趣”,诗人主张即使表面上选择不等待,内心深处却依然怀有期待。这反映了在面对未知时,人们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聚幻如聚真,真往幻常住”,这一句将现实与虚幻相比较,指出真实与虚假看似对立,但其实常共存于世间。最后,“翘盼玉清阙,太上不我顾”,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又意识到高处不胜寒,神仙或许并不眷顾凡人。
“回首方寸乡,灵真不我驻”,诗人回顾内心,意识到真正的灵性和真谛难以长久停留。最后,“是以无待门,长繇夸者误”,总结道,追求无待之境,对于那些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人而言,往往是一种误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宇宙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