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花翻.美人解

锣鼓声频,街坊眼慢,不知怎上高高骑。

生来少骨多筋,软陡腾翻,依稀略借鞍和辔。

作时鹘打雪风天,停犹燕掠桃花地。

下地不动,些儿珠翠,堪描耐舞军装伎。

多少柳外妖娇,楼中笑指,颠倒金钗坠。

无端归路又逢谁,斜阳系马陪他醉。

形式: 押[寘]韵

鉴赏

这首《鹊踏花翻·美人解》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描绘了一位美人在骑马时的轻盈姿态与动态之美。

首先,开篇以锣鼓声频、街坊眼慢的热闹场景引入,营造出一种节日或庆典的氛围,为美人的出场铺垫。接着,“不知怎上高高骑”一句,既展现了美人的技艺高超,又能让人想象到她骑马时的从容不迫,仿佛与马融为一体,驾驭自如。

“生来少骨多筋,软陡腾翻”,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美人的柔软与力量并存的身体素质,以及她在马上的灵活动作,如同在雪风中猎隼一般矫健,又如燕子掠过桃花地般轻盈。

“作时鹘打雪风天,停犹燕掠桃花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美人在骑马时的动作比作鹘在雪风中的猎捕与燕子掠过桃花地的轻巧,形象地描绘了她的身姿与动作之美。

“下地不动,些儿珠翠,堪描耐舞军装伎”则进一步展示了美人的静态美,即使下马,头饰珠翠依然动人,仿佛能描绘出舞蹈中的军装技艺,暗示了她不仅在骑马时优雅,静止时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最后,“多少柳外妖娇,楼中笑指,颠倒金钗坠”几句,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描绘了美人在柳树边、高楼间的妖娆姿态,以及金钗掉落的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暗示了美人的魅力不仅局限于骑马,而是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无端归路又逢谁,斜阳系马陪他醉”则以淡淡的笔触收尾,表达了美人在归途中偶遇某人,共赏斜阳美景,共享醉意的温馨情景,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与美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鹊踏花翻·美人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比喻,成功地刻画了一位骑马美人的灵动与优雅,展现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魅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上忆吹箫.画中侧面琵琶美人

湖石阴中,栟榈影外,天然一个宫娃。

悄无人与共,自弄琵琶。

拨扫忽成抖擞,恍摇却、钿翠鬟雅。

如花畔,蜂撩未定,战杀其花。

匀搽梨腮双靥,那半面,刚被这半面相遮。

问何时展过,得见些些。

除是递将红叶,应回流水之涯。

俄成讶,缘来画也,一笑看差。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押[麻]韵

禽言(其二)

泥滑滑兮行不得,郭公提壶劝君吃。

脱却布裤涉水难,不如归去聊安息。

形式: 古风

送诸公子北试

不恋下邑芹,耸身务皇学。

鎗然赴北征,翩翩出西郭。

棘丛条渐辞,梅边手堪握。

无书报南宫,深恐涴经幄。

形式: 古风

槎海篇

当时有男子,乘刳海上秋。

舟辞篙者楫,水非人间流。

一瞬陟九万,顾见耕者牛。

彼美机上妇,步梁乃其逑。

不量何者缘,乃为天上游。

只今千世下,一男子其俦。

断槎以刳剡,一壸千金收。

海路俨犹昨,高苍垂玄沟。

但恐子不往,一往到上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