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忠州归耕之赋

壮年学易计非疏,晚读人间种树书。

不向云霄羡鸿鹄,却来江海伴舂锄。

感君绿野成归计,令我青山思故居。

只恐奇谋未施设,折秦强赵要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壮年时学习《易经》,不算轻率,晚年研读种植之书。
不再向往高飞的鸿鹄,而是选择在江湖边陪伴农耕生活。
感谢你让我有了回归田园的打算,让我怀念起故乡的青山。
只担心我的奇思妙策尚未实施,如同战国时的赵国急需像蔺相如那样的人才。

注释

壮年:指青壮年时期。
易:《易经》,古代哲学经典。
疏:轻率,不慎重。
晚:晚年。
人间:世俗,人间。
种树书:关于农业种植的书籍。
云霄:高空,比喻高位或远大理想。
羡:羡慕。
鸿鹄:天鹅,象征高飞的理想。
江海:泛指广阔的江湖。
舂锄:农具,这里指农耕生活。
绿野:绿色的田野,代指田园生活。
归计:回归的计划。
青山:青翠的山峦,代指故乡。
故居:过去的居所,故乡。
奇谋:奇特的计策,非凡的策略。
施设:实施,设立。
折秦强赵:比喻对抗强大的秦国。
相如: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名臣,以智勇著称。

鉴赏

这首宋诗《和赵忠州归耕之赋》是陈文蔚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态度和对朋友归隐田园的赞赏。首句“壮年学易计非疏”,诗人年轻时研习《周易》,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晚读人间种树书”则暗示了他对农事的兴趣和对人生阶段转变的理解。

“不向云霄羡鸿鹄”表达了诗人不追求高官厚禄,而是选择像鸿鹄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更愿意在江海间与农耕相伴,体现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感君绿野成归计”是对友人归耕田园决定的感慨,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令我青山思故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最后两句“只恐奇谋未施设,折秦强赵要相如”,诗人担心自己未能施展才华,以“折秦强赵”的智慧去改变国家命运,只能像战国时期的名臣蔺相如一样,寓言式地表达出对未竟事业的遗憾和对自己能力的自省。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人生选择和对友人的赞赏,展现了宋代理想主义者对于仕途与隐逸、个人抱负与现实妥协的思考。

收录诗词(308)

陈文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赵忠州园亭落成宴客三首(其一)自为堂

双旌未逐诏书还,放适何妨且谢安。

地拔鹅峰长突兀,天教老子得蹒跚。

病瘳不必维摩问,客醉谁知太守欢。

更乞为时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徐子融见寄

清时何故有遗材,酒胆如虹亦壮哉。

多谢论交比金石,自惭进德未涓埃。

政须尊酒风前共,莫作扁舟月下回。

风雪当门须有夜,要观四物一时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徐子融见寄

学问分明有本根,一编鲁论幸今存。

奈何至理难穷究,愿与良朋细讨论。

欲探圣传千古秘,莫令心鉴一毫昏。

吾侪总在生成内,要识无私造化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韵呈徐子融聊寓规谏时子融同会

儒党凋零类月残,兴言及此最情关。

杯觞固可随宜醉,主宰何尝有暂閒。

行健要将乾作马,登高须识艮为山。

莫教尽日劳舟楫,只在当初相见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