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云曾罩定中身,石上云归不见人。
应有山神常守护,松风时为埽埃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寄情于山水之中的心境。
“白云曾罩定中身”,这里的“白云”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映射。云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诗人仿佛被这飘逸的云朵所包围,与尘世隔绝。
“石上云归不见人”,这句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山中寂静与世间喧嚣的对比。云是游移不定的,而石则是坚实稳重的。在这样的自然背景下,诗人的身影不再显现,这暗示着诗人已经融入了大自然之中。
“应有山神常守护”,这里引入了一种超自然的元素——山神。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同时,山神的存在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庇护和安宁。
“松风时为埽埃尘”,这句则通过动态描写来强化前面的意境。“松风”轻拂过,仿佛在清扫大地上的浮尘。这里的“埽埃尘”不仅是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捕捉,也象征着诗人心灵深处对于纯净和宁静追求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
不详
既晴安得雨霏霏,百道流泉落翠微。
侧帽试看绳引处,破烟千点湿人衣。
涧底轻雷喷玉泉,石桥僧度是何年。
灵峰斗隔人间世,真境潜分洞里天。
施食曾闻龙就掌,谈空应有虎当筵。
道猷雪涕非无谓,谁见湔肠挂木颠。
痕疑神所凿,不与众岩俱。
镇地形何直,参天势自孤。
鹤栖乔木稳,猿揽古藤粗。
欲得丹青手,和云画作图。
神仙隐居尚深渺,径迂不欲与世通。
必求峭拔出林杪,俯视左右环群峰。
飞泉不测源所自,瀑注一落千丈虹。
步跻石磴旋盘折,翠荫蒙密多长松。
唐闻马练师,晋传葛仙翁。
丹灰已死不复炽,独有翰墨留遗踪。
定知华表立归鹤,谁见灵湫藏蛰龙。
白云子,信亦稀,藐视声利如尘泥。
仕途捷径非我乐,不死之乡终欲归。
玉霄峰前烟扑扑,金庭宫外云霏霏。
哀猿啸断月不古,桃杏得春还满枝。
风驭寥寥何处在,孤坟棺殓只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