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首(其十八)

法身无相,法眼无瑕。因风吹火,借水献花。

丝毫不立,万别千差。

但看来年三二月,衔泥燕子入人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法的深邃与生活的哲理。

“法身无相,法眼无瑕”,开篇即点明了佛法的本质——法身无形无相,法眼纯净无染。这不仅是对佛性的描述,也是对修行者内心状态的理想化追求,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超越物质表象的重要性。

“因风吹火,借水献花”,这两句运用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比喻佛法的实践与传播。风助火势,水养花根,形象地说明了佛法在世间传播需要借助各种机缘和条件,同时也强调了佛法本身的力量和影响力。这里蕴含着佛法随缘而行、普渡众生的慈悲精神。

“丝毫不立,万别千差”,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实践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灵活多变,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这体现了佛法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佛法智慧的原则。

最后,“但看来年三二月,衔泥燕子入人家”以自然界的景象作结,寓意佛法的真理如同春日的生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燕子衔泥筑巢,象征着佛法的教义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指导原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的视角,将佛法的深奥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的情境之中,既富有哲理又贴近人心,展现出佛法与生活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首(其十九)

檐头雨滴,阶前地湿。法法现成,人信不刃。

更问如何,长江水急。

形式: 偈颂

颂古三十首(其二十)

洞山麻三斤,斤两不谩人。

语稀难问事,貌古易传神。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颂古三十首(其二十一)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道透长安。

一条大路平如掌,自是时人措足难。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颂古三十首(其二十二)

蓦直去,蓦直去,草鞋跟断人无数。

唱歌须是帝乡人,一个拍兮一个舞。

舞得彻,勿多般,赵州婆子特用瞒。

今古五台山下路,长松短桧耸云端。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