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女寿真诗七章(其二)

腊寒中弱体,汝疾已内扪。

贫贱谋卒岁,安暇顾汝身。

春阳畅生趣,汎汎屠苏杯。

饰汝蝉鬓冠,两足红缕鞋。

黄裳间绿袂,绕屋欢笑偕。

还言元夕近,看灯城南隅。

阿叔汝爱我,为我好携扶。

岂惜汝携扶,今夕是何夕?

开门灯满街,闭门月无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冬至春的转变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与生活场景。开篇“腊寒中弱体,汝疾已内扪”,描述了在寒冷的冬季里,女儿身体虚弱,母亲对其病情的深切关怀。接着“贫贱谋卒岁,安暇顾汝身”,反映了家庭生活的艰辛,母亲为了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女儿的身体健康。

进入春天,“春阳畅生趣,汎汎屠苏杯”描绘了春日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家人共享屠苏酒的欢乐场景。“饰汝蝉鬓冠,两足红缕鞋。黄裳间绿袂,绕屋欢笑偕”,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女儿打扮一新,全家欢聚一堂的温馨画面。

“还言元夕近,看灯城南隅”,预示着元宵节即将来临,家人们计划一同前往城南观赏花灯,进一步体现了家庭间的亲密关系和对未来节日的期待。“阿叔汝爱我,为我好携扶”,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愿意在需要时给予帮助。“岂惜汝携扶,今夕是何夕?”则流露出对特殊时刻的感慨,表达出对女儿的珍视之情。

最后,“开门灯满街,闭门月无色”,以夜晚的景色结束全诗,既描绘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的景象,也暗示了家庭团聚的温馨氛围,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从冬到春、从疾病到康复、从贫困到欢聚的变化,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情感的温暖。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悼亡女寿真诗七章(其三)

维昨日初十,汝病始恋床。

烛光照肌肤,晕晕如海棠。

枯眼视汝爷,棘手偎汝娘。

但言儿可怜,一语尽两字。

慰以平安辞,低吁翻佯睡。

少睡吾亦安,焉知汝心碎?

形式: 古风

悼亡女寿真诗七章(其四)

生汝乙酉年,九月日廿九。

爱汝期永年,名汝曰阿寿。

千金掌上珠,怀抱不离手。

稍长驯言动,百态娇泥人。

慧颖驾群侣,灼灼双瞳神。

戏言道旁弃,掩泣牵母裙。

渐知弄粉泽,红白涂辅唇。

拈针学刺绣,绣作颠倒云。

年来解炊浣,为母分操作。

嬉戏是汝时,汝且以劳乐。

形式: 古风

悼亡女寿真诗七章(其五)

矍铄太祖母,老病久床蓐。

诸姑玉笋立,心爱惟汝独。

汝心亦独亲,一日数问安。

以意伺所欲,趋侍恐不前。

天性积淳厚,即斯堪永年。

闾里尽扬诩,吾家有令娴。

使之等物化,平生余何愆?

形式: 古风

悼亡女寿真诗七章(其六)

文字不饱煖,岁月多别离。

入门见和适,出门亦安之?

兰帏照秋月,轧轧鸣素机。

亦有还道思,赖汝相慰怡。

邻儿得父爱,欢跃庭东墀。

傲汝汝辄妒,时问余归期。

余还更娇泣,索饼频呼饥。

风雪浩平原,昨归岁云莫。

汝来依我眠,絮语夜深诉。

犹恐汝身睡,让席不敢惊。

汝弟梦朝起,还作呼姊声。

汝姑年八龄,与汝齐肩行。

娟娟过花下,俏影骤疑汝。

搴帏一顾之,心黯复何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