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首(其四十五)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从头点检来,笑杀维摩诘。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

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蜜。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人识。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形式: 偈颂

翻译

一、二、三、四、五,接着是五、四、三、二、一。
从开始检查起,维摩诘会被逗笑。
连累了李胡子,他的胡须被水喷湿。
清洗完毕后,转而思考波罗蜜法。
蒋山这样说,千百年来有谁能理解呢?
理解与否,去哪里寻找,这样的教诲适合整个僧团遵循。

注释

点检:检查,审视。
维摩诘:佛教人物,智慧深广的菩萨。
带累:牵连,影响。
髭须:胡须。
波罗蜜:佛教术语,指六度中的布施、持戒等。
蒋山:南京的一座山,这里可能指代某位禅师。
轨则:准则,规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昙华所作的偈颂,以数字游戏和禅宗故事为载体,寓言深刻。首句“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看似简单,实则暗示着世间万物循环往复,无始无终。接着,诗人提到维摩诘,他是佛教中的智慧化身,这里的“笑杀”可能表示对维摩诘智慧的赞叹或戏谑。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场景,可能是维摩诘或某位禅师在用水洒净,连累了旁边胡须未干的李胡子,寓言修行中可能会有的意外或干扰。

“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蜜”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完整过程,从清洁身心到深入佛法的核心——波罗蜜(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人识”提到了蒋山,即今江苏南京的钟山,传说中维摩诘曾在此说法,但其深奥的教诲能被几人理解呢?

最后,“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遵循佛法的人的寻找,认为这样的智慧是禅林中应当遵循的标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禅宗典故,传达了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修行真谛的探索,富有哲理和禅意。

收录诗词(132)

释昙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六十首(其四十六)

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直饶说得道理分明,也须亲到一遭。

形式: 偈颂 押[豪]韵

偈颂六十首(其四十九)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龙天寂听生欣悦。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颂六十首(其十六)

药山道头,云岩知尾。

虽然头尾相称,要且不知羞耻。

形式: 偈颂

偈颂六十首(其三十)

识得橙子,周匝有馀。识得橙子,天地悬殊。

若向周匝有馀处会,理上偏枯。

若向天地悬殊处会,事上偏枯。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