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秋二首(其二)

太平本无象,有象在田畴。

禾黍闻皆熟,鸡豚散不收。

池塘梧叶雨,篱落豆花秋。

乐岁人欢聚,熙然不外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秋日乡村图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满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秋天的自然风貌与社会和谐。

首句“太平本无象,有象在田畴”,开篇即点明主题,太平盛世并非空洞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广袤的田野之中。这里的“象”既指自然景象,也暗含了社会秩序与人民生活的稳定状态。接下来,“禾黍闻皆熟,鸡豚散不收”,生动地描绘了农作物成熟、家禽自由自在的场景,展现出一派丰饶富足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农业生产的丰收,也是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足的象征。

“池塘梧叶雨,篱落豆花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自然美。池塘边梧桐叶上的雨水,豆花在篱笆旁随风摇曳,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最后,“乐岁人欢聚,熙然不外求”总结了整幅画面的主题。在这样一个丰收之年,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内心充满满足与幸福,无需向外寻求更多的快乐。这不仅是对物质富足的赞美,更是对精神愉悦、社会和谐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明代乡村社会的繁荣景象与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590)

胡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癸丑元日试笔(其一)

倏忽惊年换,衰颓喜见春。

逢迎吾已老,经过客来频。

雪压尘氛净,花含雨露新。

却思供奉日,恩礼倍精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癸丑元日试笔(其二)

颓龄跻七十,世谓古来稀。

礼俗多从简,尘劳久息机。

春前云黯澹,雪后雨霏微。

却忆少年日,看人扶醉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惊蛰夜大风雪落惊寝

急霰洒窗纸,飙风翻竹枝。

划然衾觉冷,正是梦醒时。

晓起瓦皆白,春回花不知。

老来肌骨瘦,无那被寒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包希鲁祖母送学延望图

髫龀怜儿幼,诗书仰母慈。

过桥分野色,极目送春晖。

座右陈情表,窗前故杼机。

试看图画里,泪落老莱衣。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