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名遂贵知己,道胜方晦迹。

高居葺莲宫,遗文焕石壁。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调逸南平兆,风清建安迹。

祖德今发扬,还同书史册。

形式: 古风

翻译

功成名就赢得知己的认可,追求道义才选择隐居
在高处修筑莲花宫殿,珍贵的文献刻在石壁上熠熠生辉
沧桑变迁,桑田变成大海,但春天的池草依然翠绿
遇到知音如周瑜般理解音乐,得到宗伯这样的知音赏识
南平的音乐旋律悠扬,建安的风气清正独特
祖先的美德如今得以发扬光大,永载史册留传后世

注释

名遂:功成名就。
贵知己:赢得认可。
道胜:追求道义。
方晦迹:选择隐居。
葺:修筑。
莲宫:莲花宫殿。
遗文:珍贵文献。
焕石壁:刻在石壁上。
桑田:沧桑变化。
池草:春天的池草。
周郎:知音周瑜。
宗伯:宗族中的长者或知音。
调逸:旋律悠扬。
南平兆:南平的音乐风格。
风清:风气清正。
建安迹:建安时期的风气。
祖德:祖先的美德。
书史册:写入史书。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湛贲所作,名为《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记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念和赞美古人德行的诗。

"名遂贵知己,道胜方晦迹" 表明诗人对于那些拥有高尚品格、伟大成就的人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们不仅在世时受到人们的尊重,即使到了后来也依然被人们所铭记。"高居葺莲宫,遗文焕石壁" 描述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可能是指某种形式的书籍或文字记录,保存于皇家图书馆中,或者刻录在石碑上。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描写。桑田(桑树与稻田)是常见的岁月更迭的象征,而池中的青草依然保持着绿色,显示了生命力和季节的轮回。

"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音乐家、文学家的认识与欣赏。其中“周郎”通常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周瑜,以其音乐才能著称;而“宗伯”则可能是对某位文人的尊称。

"调逸南平兆,风清建安迹" 描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调逸”意味着音乐或生活的和谐,“南平兆”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者某个朝代的名称,而“风清建安迹”则是对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一种赞美,这些都是在宁静清新的环境中产生的。

"祖德今发扬,还同书史册" 最后两句强调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先辈们的美德和功绩能够得到传承,并且与历史上的伟大事迹一样,被记录下来。这里的“祖德”指的是古人所留下的道德和功业,而“今发扬”则表明这些价值观念在当下依然得以弘扬。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对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及其成就的深情怀念和赞美。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遗产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历史连续性和价值观继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3)

湛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雪(其二)

春雪空濛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白云向空尽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

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

傥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春雪(其一)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

小儒同品物,无以荅皇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春闺怨

绮陌香飘柳如线,时光瞬息如流电。

良人何处事功名,十载相思不相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霰]韵